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图片_x0020_1667816356

  1. (1) 由于没有打点计时器,该小组让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发生位移x,记录时间t,则小车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2. (2) 指出该实验中的一个明显疏漏:
  3. (3) 纠正了疏漏之处后,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砂桶与砂的总重力F,多次实验,根据得到的数据,在 图象中描点(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右侧若干个点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 . 轨道倾斜不够 B . 轨道倾斜过度 C . 砂桶与砂的总重力太大 D .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4. (4) 若不断增加砂桶中砂的质量,a F图象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的趋向值为,绳子拉力的趋向值为
如 图所示为由波源S发出的波某一时刻在介质平面中的情形,实线为波峰,虚 线为波谷.设波源频率为20 Hz,且不运动,而观察者在1 s内由A运动到B,观察者在1 s内接收到多少个完整波?设波速为340 m/s,则要让观察者完全接收不到波,他每秒至少要运动多少米?

如题图所示,在真空中的xOy平面内,有四个边界垂直于x轴的条状区域Ⅰ、Ⅱ、Ⅲ、Ⅳ,区域Ⅰ、Ⅲ宽度均为d,内有沿-y方向的匀强电场E;区域Ⅱ、Ⅳ宽度均为2d,内有垂直于xOy平面向内的匀强磁场。M是区域Ⅲ右边界与x轴的交点。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甲以速度从O点沿+x方向射入电场E,经过一段时间后,沿+x方向与静止在M点的粒子乙粘合在一起,成为粒子丙进入区域Ⅳ,之后直接从右边界上Q点(图中未标出)离开区域Ⅳ。粒子乙不带电,质量为2m,粘合前后无电荷损失,粘合时间极短,已知 , 粒子重力不计。求:

  1. (1) 粒子甲离开区域Ⅰ时速度的大小和与+x方向的夹角θ;
  2. (2)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 (3) 粒子丙从M点运动到Q点的最长时间
如图所示,L为地月拉格朗日点,该点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处于此处的某卫星无需动力维持即可与月球一起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已知该卫星与月球的中心、地球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r2 , 月球公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A . 该卫星的周期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 B . 该卫星的加速度小于月球公转的加速度 C . 根据题述条件,不能求出月球的质量 D . 根据题述条件,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
如图所示,用绳牵引小船,设水的阻力不变,则在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   )

A . 绳子拉力不断减小 B . 绳子拉力不断增大 C . 船的浮力不变 D . 船的浮力增大
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合格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内侧所用材料对水都是不浸润的,图为水滴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内侧的照片,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照片中的口罩和水滴发生了浸润现象 B . 照片中水滴表面分子比水滴的内部密集 C . 照片中水滴呈扁球状是液体表面张力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D . 水对所有材料都是不浸润的
一辆质量为m、额定功率为P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达到额定功率,此时的速度为v,汽车行驶过程中阻力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B . 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C . 时间内汽车牵引力的平均功率 D . 时间内汽车牵引力的平均功率
将一个小球以10m/s的速度,从20m的高度水平抛出.(g取10m/s2 , 不计空气阻力)求:
  1. (1) 小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
  2. (2) 小球的水平射程;
  3. (3) 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实验时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这样做的目的是;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位置开始计时。若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填“大于”或“小于”)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

石坑崆位于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西部70多公里的群山中,是广东和湖南交界的地方,又名莽山峰,海拔1902米,是广东第一高峰。某人从山底释放一气象探测气球,气球上升到山顶时,内部气体的压强变小。若气球上升过程中体积不变,则从山底到山顶,气球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该过程中,气球内气体(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半径为rR的圆柱体靠摩擦传动,已知R=2rAB分别在圆柱的边缘上,O2C=r ,如图所示,若两圆柱之间没有打滑现象,则vAvBvC=       ωAωBωC=          _

(2016·江苏南通高三期末)“水流星”是一种常见的杂技项目,该运动可以简化为轻绳一端系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如图所示,已知绳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则(  )

A.小球运动到最低点Q时,处于超重状态

B.小球初速度v0越大,则在PQ两点绳对小球的拉力差越大

C.若v0,则小球一定能通过最高点P

D.若v0,则细绳始终处于绷紧状态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绝缘墙上,另一端与置于绝缘水平面上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0,此时物体静止。在撤去F的同时,在空间加上大小为E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x0。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

A.撤去F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B.弹力和电场力所做的总功为4μmgx0

C.撤去F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如图,三根相互平行的固定长直导线两两等距,均通有电流中电流方向与

的相同,与中的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所在平面垂直

B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所在平面垂直

C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D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

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B.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重核的裂变过程质量增大,轻核的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E.自然界中含有少量的14C,14C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因此在考古中可利用14C来测定年代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一位同学要研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的关系,他的实验如下:在离地面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着与桌子边缘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一小钢球接触,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小钢球恰好在桌子边缘,如图所示。让小钢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网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小球在空气中飞行后落到水平地面上,水平距离为s

   1)请你推导出弹簧弹性势能Ep与小钢球质量m、桌面离地面高度h、水平距离s等物理量的关系式:             

   2)弹簧的压缩量x与对应的钢球在空中飞行的水平距离s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的所示: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请你猜测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弹簧的压缩量x之间的关系式为              ,并说明理由:             

弹簧的压缩量xcm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钢球飞行的水平距离sm

1.01

1.50

2.01

2.48

3.01

3.50

如图所示,+Q为固定的正电荷,在它的电场中,一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a点以沿ab方向的初速度开始运动。若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它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  

Aab直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e曲线

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有(  )

 A01 s内的加速度是2 m/s2

 B12 s内的位移大小是2 m

 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

 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图甲所示是多用电表欧姆挡内部的部分原理图,已知电源电动势E=1.5 V,内阻r=l Ω,灵敏电流计满偏电流Ig=10 mA,内阻rg=90 Ω,表盘如图丙所示,欧姆表表盘中值刻度为“15”。

①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Ω”区域的某挡位时,其内部电路为图甲所示。将多用电表的红、黑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调零后多用电表的总内阻为 ___Ω。某电阻接入红、黑表笔间,表盘如图丙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Ω.
②若将选择开关旋至“×1”,则需要将灵敏电流计 ___(选填“串联”或“并联”)一 阻值为____Ω的电阻,再进行欧姆调零。
③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对二极管正接时的电阻进行粗略测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欧姆表的表笔A、B应分别接二极管的C、D端
B.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大
C.若采用“×100”倍率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角过大,应换“×10”倍率,且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D.若采用“×10”倍率测量时,发现指针位于刻度“15”与“20”的正中央,测量值应略大于175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