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某课外小组经长期观测,发现靠近某行星周围有众多卫星,且相对均匀地分布于行星周围,假设所有卫星绕该行星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天文观测,测得离行星最近的一颗卫星的运动半径为R1 , 周期为T1 , 已知万有引力常为G.求:
  1. (1) 行星的质量;
  2. (2) 若行星的半径为R,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 (3) 通过天文观测,发现离行星很远处还有一颗卫星,其运动半径为R2 , 周期为T2 , 试估算靠近行星周围众多卫星的总质量.
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平放置且闭合的线圈上方放一条形磁铁,当条形磁铁向上运动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从上往下看为(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图片_x0020_100015

图示为多用表的不完整的示意图,图中还显示出了表内的电源E1和表内的调零电阻R0 , 被测电路由未知电阻Rx和电池E2串联构成.


  1. (1) 现欲测阻值大约为一千多欧姆的未知电阻Rx的阻值,请完善以下测量步骤:

    ①甲、乙两测试表笔中,甲表笔应是(填“红”或“黑”)表笔;

    ②测电阻的倍率选择(“×10Ω”、“×100Ω”、“×1000Ω”).将甲乙两表笔短接,调节调零电阻R0 . 使表针指到表盘刻度的最(填“左”或“右”)端;

    ③在测试表笔乙已接触被测电路右端的前提下(见图),测试表笔甲应接触被测电路中的(填“a”或“b”)点;

    ④.若测试表笔甲接触的位置正确,此时表针恰好指在图示的虚线位置,则被测电阻Rx的阻值为Ω.

  2. (2) 已知图中电源E1的电动势为4.5V,电源E2的电动势为1.5V(不计其内阻).若测电阻Rx时,测试表笔甲在a、b两个触点中连接了错误的触点,那么,表针的电阻示数将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其示数应为Ω.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v0=2 m/s,加速度为a=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 (1) 第3s末的速度是多大?
  2. (2) 前3s内的位移是多少?
  3. (3) 第3s内的位移是多少?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固定的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圆形轨道,水平匀强电场平行于轨道平面向左,P、Q分别为轨道的最高点、最低点。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在轨道内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场强 。要使小球能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7

A . 小球过Q点时速度至少等于 B . 小球过Q点时速度至少等于 C . 小球过Q、P点受轨道弹力大小的差值为6 mg D . 小球过Q、P点受轨道弹力大小的差值为7.5 mg
公园健步道是为群众在公园中运动而提供的运动健身步道。某一公园健步道简化如图所示,某人(可看作质点)沿着健步道由A→B→C→D→A运动,已知 , 经过AB和BC段时间均为100s,则( )

A . 人返回A点时位移大小为700m B . 人通过AB中点的速率可能大于通过BC中点的速率 C . 人由A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5m/s D . 人由A点运动到C点和由C点返回A点的位移相同
如图,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Ω,满偏电流为1mA;R1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mA;若使用a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求出R1Ω,R2Ω。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   )

A .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小 B . 重力势能一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 C . 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 D . 重力势能一定减小,动能不一定增加
如图所示,P和Q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

A . 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 . 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C . 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 . Q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如图所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力,平衡时小球在A位置,今用恒力F将小球向下拉长x至B位置,小球再次处于平衡状态,则此时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的弹力为(   )

A . kx B . kx+G C . G﹣kx D . (kx+G)﹣F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竖直固定一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槽轨道,其底端恰与水平面相切.质量为m的小球以大小为v0的初速度经半圆槽轨道最低点B滚上半圆槽,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C后落回到水平面上的A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 (1) 小球通过B点时对半圆槽的压力大小;

  2. (2) AB两点间的距离.

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它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对平衡力 D .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 从开始运动起连续下落三个1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  C .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 .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如图所示,质量m=0.5kg的光滑小球被细线系住,放在倾角为α=30o的斜面上.已知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β=30o,整个装置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求悬线对小球拉力的大小.

图片_x0020_100021

下列关于单摆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个装满砂的漏斗和长细线做成一个单摆,在摆动时砂从漏斗中缓慢漏出,周期不变

B.当升降机向上匀加速运动时(a<g)单摆的周期小于电梯匀速运动时单摆的周期

C将摆由赤道移到北极,单摆振动周期减小

D.将单摆的摆角由5°增加到10°(不计空气阻力),单摆的周期减小

2013上海市青浦区期末)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L=1.5m,高h = 0.8m的长方体木箱,其质量为M=1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在它的上表面的左端放有一质量为m = 4kg的小铁块,铁块与木箱间的摩擦不计。开始它们均静止。现对木箱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7N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铁块从木箱上滑落?

2铁块滑落前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3铁块着地时与木箱右端的水平距离S

在家用电热灭蚊器中,电热部分主要元件是PTC元件,PTC元件是由钛酸钡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器,PTC元件具有发热、保温双重功能.其电阻率ρ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对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通电后,其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B.通电后,其电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C.当其发热功率与散热功率相等时,温度保持在t1不变

D.当其发热功率与散热功率相等时,温度保持t2不变

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步骤:

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为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N,测出所对应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FN

0

0.50

1.00

1.50

2.00

2.50

(cm)

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

找出F=2.50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

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 OB段的拉力记为F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见答题卡)画出F-图线,根据图线求得0=    cm

2)测得OA=6.00cmOB=7.60cm,则FOA的大小为       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答题卡上做出FOAFOB的合力F的图示。

4)通过比较F      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有两根足够长、不计电阻,相距L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cdef与水平面成θ角固定放置,底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在轨道平面内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斜向上.现有一平行于ce、垂直于导轨、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在沿轨道平面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下,从底端ce由静止沿导轨向上运动,当ab杆速度达到稳定后,撤去拉力F,最后ab杆又沿轨道匀速回到ce.已知ab杆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最大速度相等.:拉力F和杆ab最后回到ce端的速度v.

距水平地面高5 m的平台边缘放有一质量为1 kg的木块,一质量为20 g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并留在木块内,木块在子弹的冲击下掉落到水平地面上,测得木块落地位置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为3 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子弹射入木块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