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通过测量车辆在这两个监控点间的运行时间,来计算车辆在监控点的平均行驶速度。一小汽车进入一段长为s=8km、限速v=90km/h的直线区间测速路段,测速起点的速度为 =54km/h,行驶中途速度飙到 =108km/h,并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了 ,再减速到原来的速度54km/h匀速到测速终点。已知汽车加速减速时均可看成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求:
  1. (1) 小车以54km/h匀速运动的时间;
  2. (2) 汽车在该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点在 x 轴上,其坐标 xP= 2 L ,Q 点在负 y 轴上某处。整个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 y 轴的匀强电场,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内均有一圆形区域,其中第Ⅱ象限内的圆形区域半径为 L,与 x 轴相切于 A 点(A 点坐标未知)。第Ⅳ象限内的圆形区域未知, 并且两个圆形区域内均有垂直于 xOy 平面的相同的匀强磁场。电荷量为+q、质量为 m、速率为 v0 的粒子 a 从A点沿y 轴正方向射入圆形区域,射出圆形区域后沿 x 轴正方向射入第Ⅰ象限,通过 P 点后射入第Ⅳ象限;电荷量为-q、质量为 m、速率为 v0 的粒子 b从 Q 点向与 y 轴成 60°夹角的方向射入第Ⅳ象限,经过并离开未知圆形区域后与粒子 a 发生相向正碰。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相互作用力。求:

图片_x0020_100024

  1. (1) 第Ⅱ象限内圆形区域磁场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和方向
  2. (2) 第Ⅰ象限内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E 和方向
  3. (3) 第Ⅳ象限内未知圆形磁场区域最小面积 S
如图5所示是沿绳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点正处于波峰,它此时具有最(填“大”或“小”)的位移,最 (填 “大”或“小”)的加速度,最 (填“大”或“小”)的速度.再经,A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 s速度达到3 m/s,则(   )
A . 在这1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 m/s B . 在这1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 汽车再向前行驶1 s,通过的位移是3 m D . 汽车的加速度是3 m/s2
以下的几种做法中,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 . 油罐车后拖一条搭地铁链 B . 用导电橡胶做飞机轮的轮胎 C . 水泥预制板中装有钢筋 D . 增加印刷厂车间内空气的湿度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mm的遮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m/s,滑块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 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约为m。(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A . 一定升高 B . 一定降低 C . 保持不变 D .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上中央亮条纹最宽,两边的亮条纹宽度逐渐变窄

B.若减小实验中双缝的距离,屏上条纹间距也减小

C.在同样实验装置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大于蓝光的条纹间距

D.同样条件下,在水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上所得条纹间距比在空气中的大

 一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匀强磁场,粒子一段径迹如图所示,径迹上每一小段都看成圆弧,由于带电粒子使周围空气电离粒子能量不断变小,(带电量不变),则(  )

A.粒子带正电,从B射入;    

B.粒子带正电,从A射入;

C.粒子带负电,从B射入;   

D.粒子带负电,从A射入.

如图3111所示,一块长方形光滑铝板水平放在桌面上,铝板右端拼接一根与铝板等厚的条形磁铁,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闭合铝环以初速度v从板的左端沿中线向右端滚动,则(  )

A.铝环的滚动速度将越来越小

B.铝环将保持匀速滚动

C.铝环的运动将逐渐偏向条形磁铁的N极或S

D.铝环的运动速率会改变,但运动方向将不会发生改变

下列有关简谐振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受到的回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B、平衡位置就是加速度为零的位置

C、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总机械能守恒

D、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加时,弹簧的长度可能变短

质量为2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水平冲上木板,如图甲所示。AB经过ls达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减速直至静止,AB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求:

1AB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A的质量。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度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加速度大小为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μmg B  C μM+mg D ma

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幅是A,若在Δt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s,则下列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包括一定正确的)(  )

AΔt2Ts8A 

BΔts2A

CΔtsA 

DΔts>A

20分)如图所示,物块的质量分别为,并均可视为质点,它们间有关系。三物块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物块间的距离和到地面的距离均是。若与地面、相碰后速度立即减为零,相碰后粘合在一起。(设距离滑轮足够远且不计一切阻力)。
 
1)求物块刚着地时的速度大小?

2)若使物块不与相碰,则  应满足什么条件?

3)若时,求物块由最初位置上升的最大高度?

4)若在(3)中物块由最高位置下落,拉紧轻绳后继续下落,求物块拉紧轻绳后下落的最远距离?

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1kg、长度L=1.5m的薄平板AB.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与斜面底端C的距离为10.5m,在平板的上端A处放一质量m=0.5kg的滑块P(可视为质点),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释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5,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滑块P离开平板时的速度;

2)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与P到达C点的时间差.

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乙,它们仍保持静止状态,甲、乙接触面也为水平,则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

A3  B4   C5  D6

学校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小明是学校的升旗手,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s,旗杆高度是19m,红旗从离地面1.4m处开始升起.小明从国歌响起时开始升旗,若设小明升旗时先拉动绳子使红旗向上匀加速运动,时间持续4s,然后使红旗做匀速运动,最后使红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与开始升起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国歌结束时红旗刚好到达旗杆的顶端且速度为零.

试求:(1)计算小明升旗时红旗的位移S和匀速运动的位移时间t2

2)红旗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3)使红旗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图象。此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且当t=0.55s时质点P恰好第3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问:

1)该简谐横波的波速v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2)从t=0t=1.2s,质点Q运动的路程L是多少?

3)当t=s时,质点Q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s的大小是多少?

长度为0.5 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3 kg的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1 m/s,取g = 10 m/s2,则此时小球(   

A.受到6 N的拉力        

B.受到6 N的支持力

C.受到24 N的支持力  

D.受到36 N的拉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