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直角三角形棱镜,折射率n1=2,AC边长为L,∠C= ,∠B= ,AB面水平放置。另有一半径为 ,圆心角 的扇形玻璃砖紧贴AC边放置,圆心O在AC中点处,折射率n2= ,如图所示。有一束宽为d的平行光垂直AB面射入棱镜,并能全部从AC面垂直射出。求:

(Ⅰ)从AB面入射的平行光束宽度d的最大值;

(Ⅱ)光从OC面垂直射入扇形玻璃砖后,从圆弧面直接射出的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

如图所示是一透明的圆柱体的横截面,半径R=2cm,折射率n= .真空中一束光线沿平行于直径AB的方向从D点射入透明体,折射光线恰好通过B点.真空中光速c=3.0×108m/s,求:

①光在透明体中的传播速度v.

②入射点D与AB间的距离d.

新民晚报曾报道一则消息,“上海雨点鸽从内蒙古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市区鸽巢”,信鸽的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

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

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的呢?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鸽舍,而缚磁铁的信鸽全部飞散了.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上述哪种猜想?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A、B、C、D、E是纸带上所取的计数点(每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瞬时速度是m/s,小车的加速度是m/s2

图片_x0020_100016

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像,其末速度为v,在时间t内,下列关于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说法正确的是(   )

A . ,a随时间减小 B . ,a随时间增大 C . ,a随时间减小 D . = ,a 随时间减小
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l=4m.现给A一初速度v0=7m/s,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已知两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A的质量为B的2倍,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A和B之间的距离.

如图A、B、C是两带电量均为Q的正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三点,B是两线段的交点,A点固定有一带电量同为Q的负点电荷,现将一电子从B点由静止释放,电子运动中会经由C点继续向前运动,则(   )

A . 从B到C,电场力对该电子一直不做功 B . 电子从B到C做加速度变大的加速运动 C . 电子在B、C两点时的电势能大小关系是EpB>EpC D . 若电子可回到B点,则回到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
如图所示,在一幢居民楼里有各种不同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排油烟机等.停电时,用多用电表测得A、B间的电阻为R;供电后,设各家用电器全都同时使用时,测得A、B间电压为U,进线电流为I;经过一段时间t,从总电能表中测得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W,则下列表达式用来计算该幢楼居民用电的总功率,其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P=I2R B . P= C . P=IU D . P=
如图所示,对于电场中的M、N、P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点处电场强度 B . M、N点的电势高低 C . 正电荷从P点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 D . 负电荷从M点到N点,电势能减少
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小球发生正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图乙为它们碰撞前后的 图象。已知 ,由此可以判断(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碰前m2匀速运动,m1加速运动 B . 碰后m2和m1都向右运动 C . D .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了0.4J的机械能
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和b.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9:1 B .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9 C . 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1 D . 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9

如图所示,PQ为等量异种点电荷AB连线的中垂线,C为中垂线上的一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若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N两点场强相同

BMN两点电势相同

C.负电荷由M点移到C处,电场力做正功

D.负电荷由无穷远处移到N点时,电势能一定减少

将阻值随沮度升高而减小的热敏电阻III串联,接在不计内阻的稳压电源两端。开始时III阻值相等,保持I温度不变,冷却或加热II,则II的电功率在

(A)加热时变大,冷却时变小(B)加热时变小,冷却时变大

(C)加热或冷却时都变小(D)加热或冷却时都变大

如图4所示,一导体棒MN放置在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条平行金属导轨上,并与金属导轨组成闭合回路.当回路中通有电流时,导体棒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要使安培力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

4

A.增大磁感应强度  B.减小磁感应强度

C.增大电流       D.减小电流

面对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应运而生。所谓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拥有两种不同动力源(如燃油发动机和电力发动机)的汽车,既省油又环保。车辆在起步或低速行驶时可仅靠电力驱动;快速行驶或者需急加速时燃油发动机启动,功率不足时可由电力补充;在制动、下坡、怠速时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备用。假设汽车质量为M,当它在平直路面行驶时,只采用电力驱动,发动机额定功率为P1,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1;汽车行驶在倾角为θ的斜坡道上时,为获得足够大的驱动力,两种动力同时启动,此时发动机的总额定功率可达P2。已知汽车在斜坡上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是在平直路面上的k倍,重力加速度为g。求汽车在斜坡道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如图所示,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图中轮上ABC三点所在处半径分别为ABC,且A >BC,则这三点的速度vAvBvC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小球沿“离心轨道”滑下,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当小球经过最高点A时,恰好不脱离轨道而作圆周运动,此时小球受到的作用力是(  

A、重力、弹力、向心力 

B、重力、弹力

C、重力               

D、重力、向心力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子弹水平射入木块中,射入的深度为d,平均阻力为f。设木块运动s远时开始匀速前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d量度子弹、木块系统总动能的损失 

B.fs量度子弹损失的动能

C.fd量度子弹损失的动能        

D.f(sd)量度木块增加的动能

如图所示,一平直公路上有三个路标o、m、n,且om =3 m、mn =5m。一辆汽车在该路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o、m、n三个路标,已知汽车在相邻两路标间的速度增加量相同,均为△v =2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om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
B. 汽车从m处运动到n处的时间为2 s
C. 汽车经过o处时的速度大小为1 m/s
D. 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体现了构建分子模型的物理思想,也体现了通过对宏观量的测量,来实现对微观量间接测量的方法。该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用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事先配置好的油酸酒精溶液,再均匀地滴出,记下滴出的滴数,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
B.用注射器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滴散开、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薄膜形状描画在玻璃板上
C.用浅盘装入约2 cm深的水,然后把滑石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D. 将画有油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用数学方法估算出油膜的面积S
E.根据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和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
F.利用测定数据求出薄膜厚度d,即为油酸分子的大小 
(1)上述实验步骤中B、C、D的顺序不合理,请重新对这三个步骤排序:____;
(2)利用实验步骤中测出的数据,可得油酸分子直径d=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