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 β衰变的实质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C .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
交流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一台小型发电机的线圈共220匝,线圈面积S=0.05m2 , 线圈转动的频率为50Hz,线圈内阻不计,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T。为了用此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流带动两个标有“220V,11kW”字样的电动机正常工作,需在发电机的输出端a、b与电动机之间接一个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所示。求: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发电机的输出电压;
  2. (2)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3. (3) 与变压器原线圈串联的交流电流表的示数。
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出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

A . 减弱,紫光 B . 减弱,红光 C . 增强,红光 D . 增强,紫光
图示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的防止电梯坠落的应急安全装置,在电梯轿厢上安装上水久磁铁,电梯的井壁上铺设线圈,能在电梯突然坠落时减小对人员的伤害。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电梯突然坠落时,该安全装置可起到阻碍电梯下落的作用 B . 当电梯突然坠落时,该安全装置可使电梯停在空中 C . 当电梯坠落至永久磁铁在图示位置时,闭合线圈A、B中电流方向相同 D . 当电梯坠落至永久磁铁在图示位置时,闭合线圈A、B都在阻碍电梯下落

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b,c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a , mb , mc . 已知在该区域内,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ma>mb>mc B . mb>ma>mc C . mc>ma>mb D . mc>mb>ma
如图,一个质量为18kg的小孩坐在游乐场的旋转木马上,绕中心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的半径为5.0m。当她的线速度大小为2.0m/s时,求该小孩在运动过程中

  1. (1) 角速度大小;
  2. (2) 向心加速度大小;
  3. (3) 所受合外力大小。
如图所示,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电荷量分别为 的点电荷,在两电荷连线的正上方有一与两电荷连线平行且足够长的光滑绝缘直杆,一带电量为 的小球套在直杆上,从 的正上方 点由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 的正上方 点时速度为 点是 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在杆上运动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B . 小球在 点和 点对杆的作用力相同 C . 小球经过 点的速度大小为 D . 小球运动到足够远处的速度大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创造电子的过程 B . 因为物体不带电,所以物体内不存在电荷 C . 不带电的导体靠近一个带电体,导体两端就会带等量异种电荷 D . 玻璃棒与任何物体摩擦均会带上正电荷
图甲冰壶比赛的场地,示意图如图乙所示。某次比赛,蓝队冰壶Q停在距离圆垒圆心O左侧 处,红队运动员手推冰壶P至投掷线 处释放,此时,冰壶P的速度为 ,方向水平向右,队友可以通过毛刷擦拭冰壶P前方冰面减少动摩擦因数,P向前运动与冰壶Q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Q获得的速度是P碰前瞬间速度的 ,圆垒半径为 ,圆心O与投掷线 的距离为 。运动中,P、Q与O始终处于同一直线上。两冰壶材料规格均相同且可视为质点。毛刷擦拭冰面前后,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重力加速度

  1. (1) 冰壶P在碰撞前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之比是多少?
  2. (2) 两冰壶均停止后,冰壶在圆垒内且到O点距离较小的一方获胜。红队运动员在P碰上Q前,用毛刷擦拭冰面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才可赢得比赛?(P碰上Q后,假设运动员不再擦拭冰面)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置于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两物块始终相对圆盘静止.已知两物块的质量mA< mB , 运动半径rA>rB , 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角速度ωAB B . 线速度vA<vB C . 向心加速度aA>aB D . 向心力FA>FB
本组照片记录了一名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较深的水坑而倒地的过程.下面是从物理的角度去解释此情境的,其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这是因为水坑里的水对自行车前轮的阻力太大,而使人和车一起倒地的 B . 骑车人与自行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前轮陷入水坑后前轮立刻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因此摔倒 C . 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还能加速运动,所以人和车一起倒地了 D . 因为自行车的前轮陷入水坑后,自行车的惯性立即消失,而人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故人向原来的运动方向倒下了
目前,有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装置,可保证车轮在制动时不会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安装了这种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可获得比车轮抱死更大的制动力,从而使刹车距离大大减小,假设汽车安装防抱死装置后刹车制动力恒为F,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汽车的质量为m,刹车前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则(   )

A . 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B . 汽车刹车时间t0= C . 汽车的刹车距离为x= D . 驾驶员发现情况后紧急刹车时的安全距离s=vt+
(1)如图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下端,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作用.

(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而产生的。

如图所示的装置为了探究导体棒在有磁场存在的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是两条相距为 的足够长光滑的金属导轨,放置在倾角均为 的对称斜面上,两导轨平滑连接,连接处水平,两导轨右侧接有阻值为 的固定电阻,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罝处于大小为 ,方向垂直于左边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 ,电阻为 的导体棒 从左侧导轨足够高处自由释放,运动到底端时与放置在导轨底部的质量也为 的绝缘棒 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等质量的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交换速度)。若不计棒与导轨间的摩擦阻力,运动过程中棒 和棒 与轨道接触良好且始终与轨道垂直,求:

(1) 第一次碰撞后,棒 沿右侧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

(2) 第二次碰撞后,棒 沿左侧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该过程的时间;

(3) 若从释放棒 到系统状态不再发生变化的整个过程中,电阻 产生的热量为 ,棒 释放点的高度

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为U,板间距离为d,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从该电容器的正中央沿与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垂直的方向射入,不计重力.粒子的入射初速度为v0,它恰好能穿过电场而不碰到金属板.现在使该粒子以v0/2的初速度以同样的方式射入电场,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该粒子将碰到金属板而不能飞出

B.该粒子仍将飞出金属板,在金属板内的运动时间将变为原来的2

C.该粒子动能的增量将不变

D.该粒子动能的增量将变大

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内部磁感应强度的一种装置:把一个很小的测量线圈放在待测处(测量线圈平面与螺线管轴线垂直),将线圈与可以测量电荷量的冲击电流计G串联,当将双刀双掷开关K由位置1拨到位置2时,测得通过测量线圈的电荷量为q。已知测量线圈的匝数为N,截面积为S,测量线圈和G串联回路的总电阻为R。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穿过测量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B.在此过程中,穿过测量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C.待测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D.待测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下列物理规律中不能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     B.欧姆定律      C玻意耳定律       D机械能守恒定律

赛车比赛出发阶段,一辆赛车用时7s跑过了一段200m长的直道,将该赛车运动可简化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已知该车在加速阶段的第3s内通过的距离为25m,求该赛车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如图(a)所示装置中,左侧线圈与一个定值电阻R相连,右侧线圈与两根平行导轨相连,导轨所在区域有一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B,现在垂直导轨方向上放置一金属棒MN,金属棒及线圈电阻恒定,导轨电阻不计。当t0时,金属棒MN在外力作用下,以一定初速度v0开始向右运动,此后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情况如图(b)所示。设ab为正方向,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电阻R中电流IR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是(     

为了研究乐音的振动规律,某同学用计算机录制下优美的笛音dosol,然后在电脑上用软件播放,分别得到如图中ab所示的两个振动图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osol两笛音的频率之比约为32

B.dosol两笛音的周期之比约为53

C.dosol两笛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之比约为32

D.dosol两笛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之比约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