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结合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的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A、B两个小球的质量mA和mB;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使斜槽的末端所在的平面保持水平;
③先不在斜槽的末端放小球B,让小球A从斜槽上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A离开斜槽后,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小球A的两位置(如图乙所示);
④将小球B放在斜槽的末端,让小球A仍从位置P处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它们碰撞,频闪照相机连续拍摄下两个小球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⑤测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请回答: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R0的滑动触头向右端滑动时 ( )
如图所示,一带电为-q质量为m的小物块处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上,当整个装置处于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时,小物块恰处于静止。若从某时刻起,电场强度减小为原来的1/2,(已知:sin37°=0.6,cos37°=0.8),求:(1)原来的电场强度E
(2)场强变化后物块下滑距离L时,电势能的改变量∆EP?以及物体的末动能Ek?
传感器担负着信息的采集任务,在自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如温度、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通常是电学量)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如图甲,由热敏电阻Rt作为传感器制作的自动报警器电路图如图乙。
⑴为了使温度过高时报警器铃响,c应按在 ▲ (填“a”或“b”);
⑵若使报警的最低温度提高些,应将P点向 ▲ 移动(填“左”或“右”);
⑶如果在最低报警温度下无论如何调节P都不能使完好的报警器正常工作,且电路无故障,造成工作电路不正常工作的原因可能是
▲ 。
有关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B.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D.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当的位置放上具有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a所示),以此时为t=0时刻纪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上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两坐标大小v1> v2)。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t1内,物块对传送带做正功
B.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
C.0~t2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
D. 系统产生的热量一定比物块动能的减少量大
如图30-4所示,在一绝缘、粗糙且足够长的水平管道中有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球体,管道半径略大于球体半径.整个管道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管道垂直.现给带电球体一个水平速度v0,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带电球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可能为( )
A.0 B.m
2
C.mv
D.
m
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45 m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10 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方向滑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均可看做质点,空气阻力不计。求:
(1)A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
(2)A球从抛出到落地这段时间内的水平位移;
(3)A球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
如题8图所示,有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薄板(厚度不计),质量M=,半径分别为
和
,两板之间用一根长
的轻绳将薄板中心相连结(未画出).开始时,两板水平放置并叠合在一起,静止于距离固定支架C高度
处. 然后自由下落到C上,支架上有一半径为
(
)的圆孔,圆孔与两薄板中心均在圆板中心轴线上. 薄板M与支架发生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后,两板即分离,直到轻绳绷紧.在轻绳绷紧的瞬间,两板立即具有共同速度.不计空气阻力,
,求: (1)从两板分离到轻绳绷紧经历的时间
(2)轻绳绷紧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和发射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低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发射速度也大
B.低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但发射速度小
C.高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小,发射速度也小
D.高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但发射速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