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L为电感线圈,C为电容器,当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时( )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D.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23、<span
如图7所示,在一个范围足够大、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用绝缘细线将金属棒吊起,使其呈水平状态. 已知金属棒长L=0.1m,质量m=0.05kg,棒中通有I=10A的向右的电流,取g =10m/s2.
(1)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T,求此时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F的大小;
(2)若细线拉力恰好为零,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动作,如图所示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在“提杠发力”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使杠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下蹲支撑”阶段,运动员不再用力,杠铃继续向上运动,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杠铃的速度恰好为零。
(1)为了研究方便,可将“提杠发力”、“下蹲支撑”两个动作简化为较为简单的运动过程来处理,请定性画出相应的速度—时间图像。
(2)已知运动员从开始“提杠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个过程历时0.8s,杠铃总共升高0.6m,求杠铃获得的最大速度。
(3)若杠铃的质量为150kg,求运动员提杠发力时对杠铃施加的作用力大小。
![]() |
(2013浙江十校联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m/s、v2=6m/s,则
(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m/s2,试求AC的距离。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仙台以东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km,地震随后引发10m高海啸,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并于美国当地时间3月11日凌晨3时左右,抵达5700多公里以外的夏威夷群岛,造成至少3亿美元财产损失。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500 km到600km,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1/25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啸波是电磁波
B.美国夏威夷发生的海啸是因为日本发生地震并将该处的海水传到了美国夏威夷而引起的
C.可以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进行海啸预警
D.如果海啸波沿-x轴方向传播,则图中a点经1/4周期时将到达10m高的波峰处
某同学要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每增加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分别记作L1、L2、……、L5。g取9.8m/s2。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测出的5个值。
代表符号 | L0 | L1 | L2 | L3 | L4 | L5 |
刻度数值/cm | 3.40 | 5.10 | 6.85 | 8.60 | 10.30 |
以砝码的数目n为纵轴,以弹簧的长度为横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下坐标纸中作出
图线。
(2)根据 图线可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根据 图线可知表格中记录的数据L0=________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