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在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若选择开关拨至“×100Ω”档,则测量的结果为;若开关拨至“10V”,则测量结果为

  2. (2) 将G改装成两种倍率(如“×l”、“×10”)的欧姆表.现有两种备选电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图(选填“乙”或“丙”)为合理电路;另一电路不合理的原因是:.在合理的电路中,当开关S合向端,这时的欧姆表是较大倍率档.

  3. (3) 多用电表在正确选择倍率情况下测未知电阻阻值,设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为调零电阻,Rg为表头内阻,则电路中电流I与待测电阻的阻值Rx的函数关系式为

           
  1. (1) 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色光从单缝S到达双缝S1、S2 , 光在单缝处发生了(填“折射”“衍射”或“干涉”)。某次实验,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为x,则该单色光的波长为(用字母符号d、L、x表示);

  2. (2) 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现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则加压测试过程中,包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包装袋内氮气的内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一列简谐波沿AB方向传播,A、B两点相距20m。A每分钟上下振动15次,这列波的周期是s;当A点位于波峰时,B点刚好位于波谷,此时A、B间还有两个波峰,这列波的传播速率是m/s。
图甲是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图,图乙是光电流与加在阴极K和阳极A上的电压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图线①、③可知在光的颜色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B . 由图线①、②、③可知对某种确定的金属来说,其遏止电压只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 C . 遏止电压越大,说明从该金属中逃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D . 不论哪种颜色的入射光,只要光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
如图所示,设质量为M=2kg的炮弹运动到空中最高点时速度为v0 , 突然炸成两块,质量为m=0.5kg的弹头以速度v1=100m/s沿v0的方向飞去,另一块以速度v2=20m/s沿v0的反方向飞去。求:

  1. (1) v0的大小
  2. (2) 爆炸过程炮弹所增加的动能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匀强电场,其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30°斜向右上方,在电场中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用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挂于O点。当小球静止于M点时,细线恰好水平。现用外力将小球拉至最低点P,然后无初速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有(  )

图片_x0020_1326594117

A . 小球不能沿圆弧运动到O点的正上方 B . 小球从P到M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增加了3mgL C . 以P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的机械能为3mgL D . 如果小球运动到M点时细线突然断裂,此后小球运动的最大高度为3L
倾角为α的导电轨道间接有电源,轨道上放有一根金属杆ab处于静止.现垂直轨道平面向上加一匀强磁场,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B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到某一值过程中,ab杆受到的静摩擦力可能(   )

A . 逐渐增大 B . 逐渐减小 C . 先减小后增大 D . 某时刻静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等于安培力大小
交流发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电动势为e=ε0Sinωt的正弦交流电,若将其电枢(即线圈)的转速提高1倍,其它条件不变,则其电动势变为(   )

A . e=ε0Sin B . e=2ε0Sin C . e=ε0Sin2ωt D . e=2ε0Sin2ωt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对接前,神舟十二号和天和核心舱在轨运动的情形如图甲所示,对接时的情形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A是神舟十二号,B是天和核心舱 B . 甲图中,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C . 乙图中,对接时,神舟十二号的速度比在甲图中在轨运行时速度大 D . 乙图中,对接时,神舟十二号的机械能比在甲图中在轨运行时机械能大
如图,一小船以1.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站在船上的人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当小球再次落入手中的同时,小船前进了0.9m,则抛出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假定抛接小球时人的手高度不变,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

A . 6m/s B . 3m/s C . 1.5m/s D . 9m/s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释放时开始计时,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如图关于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不同的初速度两次从O点垂直于磁感线和磁场边界向上射入匀强磁场,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分别从M、N两点射出磁场,测得OM:ON=3:4,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20

A . 两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路程长度之比为3:4 B . 两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经历的时间之比为3:4 C . 两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伦兹力大小之比为3:4 D . 两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所受的洛伦兹力大小之比为4:3
一个带负电的微粒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 轴正方向运动,其电势能随位移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段是曲线, 段是平行于 轴的直线, 段是倾斜直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24

A . 段电势逐渐降低 B . 段微粒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C . 段电场强度减小 D . 处的动能比 处的动能小

如图所示电路中,L为电感线圈,C为电容器,当开关S由断开变为闭合时(   )

A . A灯中无电流通过,不可能变亮 B . A灯中有电流通过,方向由b到a C . B灯逐渐熄灭,c点电势高于d点电势 D . B灯逐渐熄灭,c点电势低于d点电势
汽车以某速度v1直线行驶了全程的2/3,接着以v2=20千米/小时,跑完了其余的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千米/小时,那么前2/3的速度v1等于()
A . 48千米/小时 B . 38千米/小时 C . 35千米/小时 D . 34千米/小时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 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B.
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C.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D.
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23<span

如图7所示,在一个范围足够大、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用绝缘细线将金属棒吊起,使其呈水平状态. 已知金属棒长L0.1m,质量m0.05kg,棒中通有I10A的向右的电流,取g =10m/s2.

1)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T,求此时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F的大小;

2)若细线拉力恰好为零,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举重运动是力量和技巧充分结合的体育项目,就“抓”举而言,其技术动作可分为预备、提杠发力、下蹲支撑、起立、放下杠铃等动作,如图所示表示了其中的几个状态。在“提杠发力”阶段,运动员对杠铃施加恒力作用,使杠铃竖直向上加速运动;“下蹲支撑”阶段,运动员不再用力,杠铃继续向上运动,当运动员处于“下蹲支撑”处时,杠铃的速度恰好为零。

1)为了研究方便,可将“提杠发力”、“下蹲支撑”两个动作简化为较为简单的运动过程来处理,请定性画出相应的速度—时间图像。

2)已知运动员从开始“提杠发力”到“下蹲支撑”处的整个过程历时0.8s,杠铃总共升高0.6m,求杠铃获得的最大速度。

3)若杠铃的质量为150kg,求运动员提杠发力时对杠铃施加的作用力大小。

 


2013浙江十校联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BC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m/sv2=6m/s,则

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

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2m/s2,试求AC的距离。

北京时间20113111346分日本仙台以东地区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4km,地震随后引发10m高海啸,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并于美国当地时间311日凌晨3时左右,抵达5700多公里以外的夏威夷群岛,造成至少3亿美元财产损失。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500 km600km,是地震波传播速度的1/25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啸波是电磁波

B.美国夏威夷发生的海啸是因为日本发生地震并将该处的海水传到了美国夏威夷而引起的

C.可以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进行海啸预警

D.如果海啸波沿-x轴方向传播,则图中a点经1/4周期时将到达10m高的波峰处

某同学要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每增加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示数分别记作L1L2……L5g9.8m/s2

   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测出的5个值。

代表符号

L0

L1

L2

L3

L4

L5

刻度数值/cm

3.40

5.10

6.85

8.60

10.30

以砝码的数目n为纵轴,以弹簧的长度为横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下坐标纸中作出 图线。

   2)根据 图线可求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根据 图线可知表格中记录的数据L0=________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