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正方形有界匀强磁场ABCD,带电粒子从A点沿AB方向射人磁场,恰好从C点飞出磁场;若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度从AD的中点P垂直AD射人磁场,从DC边的M点飞出磁场(M点未画出)。设粒子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1 , 由P点运动到M点所用时间为t2(带电粒子重力不计),则t1 :t2为(   )

A . 1:1 B . 2:3 C . 3:2 D .
关于摩擦力,有同学总结了以下四条“不一定”,其中正确的是(   )
A . 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 B . 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 . 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与压力成正比 D . 产生滑动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相对运动
关于波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 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 . 光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后,更容易发生衍射 C . 波源沿直线匀速靠近一静止接收者,则接收者接收到波信号的频率会比波源频率低 D . 电磁波具有偏振现象
如图A、B、C、D为一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其中  ,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将  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  ;将这个电荷从B移到C点电势能增加了  ,设A点电势为零。求:

  1. (1) B点和C点的电势     
  2. (2)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如图,a、b、c三个 粒子由同一点沿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其轨迹如图所示,其中b恰好飞出电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a和b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B . 电场力对b做的功比对a做的功多 C . 进入电场时,c的速度最大,a的速度最小 D . 若想让c也打在下极板上,可增大两板间的电压
电感线圈中的电流在 时间内的变化为1A,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6mV,求由该线圈和电容为14400pF的电容器组成的振荡电路所辐射的电磁波波长是多大?
在同一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a、b、c所示,则(   )

A . 在0~4s内A,B,C运动方向相同 B . 在0~4s内C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 方向与C车速度方向相反 C . t=8s时a、b一定相遇 D . t=4s时b、c一定相遇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橡皮筋所做的功可根据公式:W=FL算出 B . 进行试验时,必须先平衡摩擦力 C . 分析正确实验所打出来的纸带可判断出:小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 D .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w与v2成正比
12年至2015年进入了我国北斗系统卫星发射的高峰期,北斗卫星系统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与低轨道卫星两种卫星组成,在轨正常运行的这两种卫星比较(   )
A .  低轨卫星运行的周期较大 B . 同步卫星运行的周期较大 C . 低轨卫星运行的加速度较大 D . 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较大
将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s末落到井底。该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s内和第4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

A . 1∶3 B . 2∶4 C . 3∶7 D . 4∶16
如图所示,质点只在恒力 作用下在 平面内运动,在 点时速度大小为 ,方向沿 轴正方向。此后经一段时间运动到 点,速度大小仍为 ,方向沿 轴正方向。质点从 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做匀速圆周运动 B . 做加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 C .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D . 总与速度方向垂直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斜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 两束平行单色光。关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86721745

A . 此玻璃对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光的折射率 B . 在此玻璃中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C . 在此玻璃中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 光的传播速度 D . 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光的窄
系绳卫星又称系留卫星,是通过一根系绳将卫星固定在其他航天器上,并以此完成一些常规单体航天器无法完成的任务的特殊航天器(如图甲所示)。其可以简化为图乙所示模型,A、B两颗卫星用轻质系绳连接,两颗卫星都在圆周轨道上运动,两颗卫星与地心连线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若两颗卫星质量相等,系绳长为L,A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kL,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

A . 两卫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于 B . 两卫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小于 C . 系绳断开后的一小段时间内,A做离心运动,B做近心运动 D . 系绳断开后的一小段时间内,A做近心运动,B做离心运动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力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如果人用的拉力为250N,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如将物体提高2m,拉力做功1000 J B . 物体提高1m,装置所做的有用功为250 J C . 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被提升,拉力的功率为375W D . 此时装置的机械效率是80%

如图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AB为一挡板,其上的P点与O的连线垂直于挡板,PO=,一群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不同的速率沿与挡板平行且正对圆心O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已知其中速率为2v的粒子离开磁场后落在挡板上的P.

1)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若已知这些粒子落在挡板上分布在以P为中心,长度为2R的范围内,求这些粒子的速度大小的范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是跳跃式的

B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

C红光的能量子比绿光大

D电磁波波长越长,其能量子越大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极限思维法、等效替代法、微小量放大法、科学假说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等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

B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如图所示,观察微小形变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运用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

质点N的振幅是        m,振动周期为         s,图乙表示质点         (从质点KLMN中选填)的振动图象.该波的波速为        m/s.

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在气垫导轨上B处安装了一个光电门,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mm

2)下列实验要求不必要的是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3)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    图象.(选填“t2F”“F”F”).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金属轨道 ABCD-EFGH 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左侧宽轨道处磁感应强度为3B,右侧窄轨道处磁感应强度为B,AB与EF宽为 2L,CD与GH宽为 L,金属棒a、b质量分别为2m和m,电阻分别为2R和R。最初两棒均静止,若给棒a初速度 v0 向右运动,假设轨道足够长,棒a只在轨道AB与EF上运动。求:

(1)金属棒a、b的最终速度;
(2)整个过程中通过金属棒a的电量;
(3)整个过程中金属棒a上产生的焦耳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