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叠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B物体与弹簧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物体A开始向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测得两个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施加外力前,弹簧的形变量为 B . 弹簧恢复到原长时,物体B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C . 外力施加的瞬间,AB间的弹力大小为M(g-a) D . AB在 时刻分离,此时弹簧弹力恰好为零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 .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 .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 .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用细线拴着的匀质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细线水平且延长线经过球心O,小球与斜面的接触点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细线的拉力不可能等于小球的重力 B . 细线的拉力一定小于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C . 若细线长度等于小球半径,则细线拉力等于小球重力 D . 若细线长度等于小球半径.则细线拉力等于小球重力的一半
如图所示,中子内有一个电荷量为+ e的上夸克和两个电荷量为-  e的下夸克,有一简单模型是三个夸克都在半径为r的同一圆周上,如图所示给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出夸克所受静电作用力的是(  )

A . B . C . D .
一个空气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相距d,正对面积S,充以电荷量Q后,两极板间电压为U,为使电容器的电容加倍,可采用的办法是(   )
A . 将电压变为U/2 B . 将带电荷量变为2Q C . 将极板间的距离变为d/2 D . 两板间充满介电常数为2的电介质
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 所用的时间为t1 , 第四个 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 满足(   )

图片_x0020_1743531581

A . 1< <2 B . 2< <3 C . 3< <4 D . 4< <5

如图所示,两个3/4圆弧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径R相同,A轨道由金属凹槽制成,B轨道由金属圆管制成,均可视为光滑轨道。在两轨道右侧的正上方分别将金属小球A和B由静止释放,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用hA和hB表示,对于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hA=hB ≥2R,则两小球都能沿轨道运动到最高点 B . 若hA=hB=3R/2,由于机械能守恒,两小球在轨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均为3R/2 C . 适当调整hA, , 可使A小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再次进入圆形轨道运动 D . 适当调整hB , 可使B小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再次进入圆形轨道运动
冰壶比赛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比赛场地示意图如图。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在投掷线AB处放手让冰壶以速度v0=3.4m/s沿虚线滑出。从此时开始计时,在t=7s时,运动员开始用毛刷一直连续摩擦冰壶前方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最后冰壶恰好停在圆心O处。已知投掷线AB与O之间的距离s=30m,运动员摩擦冰面前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2,摩擦冰面前后冰壶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 (1) t=7s时冰壶的速度及冰壶与AB的距离。
  2. (2) 冰壶与被摩擦后的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此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金属导轨MN、PQ放置在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导轨间距L,重为G、电阻为R的导体棒ab与导轨垂直放置。电池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电阻箱的电阻可调。导体棒所在处有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现把电阻箱电阻调到某一值后,接通开关,ab保持静止不动,则(   )

A . 棒ab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B . 棒ab所受的摩擦力小于 C . 若电阻箱电阻减小,则棒ab所受摩擦力一定减小 D . 若电阻箱电阻增大,则棒ab所受摩擦力一定增大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登陆月球前,在环月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与月球中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为S,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月球的自转,则环月轨道的半径大小为(   )
A . B . C . D .
10月21日至23日,我校举行了校运会。在男子400米跑决赛中,某同学跑完全程用时55秒,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关于该项目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研究跑步动作时可将该同学看成质点 B . 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7.28m/s C . 全程的任意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都是该同学大 D . 55秒指的是时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 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 .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D . 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与物体的质量无关”的规律 B . 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间万有引力的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C . 开普勒指出,地球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受到来自太阳的引力 D . 牛顿通过比较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和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月地检验”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 , m2的两个小球(m1>m2),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

A . 一定相碰 B . 一定不相碰 C . 不一定相碰 D . 无法确定,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游泳池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小木球离水面5m高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1.40s后落入池底速度刚好为零.假定木球在水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 (1) 木球刚接触水面时的速度的大小;

  2. (2) 木球在水中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3. (3) 游泳池水的深度.

已知某行星的半径为R,以其第一宇宙速度运行的卫星绕行星运行的周期为T,该行星的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v.求:
  1. (1) 该行星的同步卫星距行星表面的高度h.
  2. (2) 该行星的自转周期T'.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 , 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69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J.(取三位有效数字)

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和水平轻绳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F1。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转过θ角后固定,绳b的拉力变为F2;再转过θ角固定,绳b的拉力为F3,则

AF1=F3>F2

BF1<F2<F3

CF1=F3<F2

DF1>F2>F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H→CHeα衰变         BHH→Heγ是核聚变

CU→ThHe是核裂变            DHeAl→Pn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合上开关S1,开关S2打到位置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的示数以及对应的电流表示数;然后将S2打到位置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再记录下几组电压表的示数以及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描点作出电压表示数U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两图线(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分别为UAUB,在横轴上的截距分别为IAIB

(1)S2打到位置1时,作出的图像是图乙中的图线___(选填AB),测出的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存在系统误差,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真实值分别为E=___r=___

(3)小组同学继续用图丙所示电路探究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G改装的电流表AV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源,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阻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已知灵敏电流计G 的满偏电流Ig=100 μA、内阻rg=2.0 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 mA,应并联一只阻值为___Ω的定值电阻R1(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小组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丙所示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源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