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是;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是要;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角度来看,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中能和能通过电磁感应转化成电能.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m)。

完成下列填空:

⑴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kg;

⑵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kg;

⑶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m(kg)

1.80

1.75

1.85

1.75

1.90

⑷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 ,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他已在每条纸带上按每5个点取好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几条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

  1. (1) 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2. (2) 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

  3. (3) 打计数点4时,对应的物体速度大小为 m/s.

如图所示,下雨天,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奔跑时容易滑倒,设他的支撑脚对地面的作用力为F,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鞋底与球场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下面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下雨天,动摩擦因数μ变小,最大静摩擦力增大 B . 奔跑步幅越大,越容易滑倒 C . 当μ<tanθ时,容易滑倒 D . 当μ>tanθ时,容易滑倒
如图所示,小孩与雪橇总质量为40kg,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大小为100N的拉力拉雪橇,雪撬与小孩沿水平地面一起作匀速运动,(sin37°=0.6,cos37°=0.8,g=10m/s2)求: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画出受力分析图;
  2. (2) 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大小;
  3. (3) 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入射到棱镜的AB面上,经AB和AC两个面折射后从AC面进入空气.当出射角 和入射角i相等时,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θ.已知棱镜顶角为α,则计算棱镜对该色光的折射率表达式为

A . B . C . D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加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 . 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可能不变 D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可能不变
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A . B . C . tanθ D . 2tanθ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 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停车让行。”一辆汽车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 50m 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驾驶员立即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已知行人还需 12s 才能通过斑马线,则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至少为(   )
A . 1m/s2 B . 0.97 m/s2 C . 0.83 m/s2 D . 0.69 m/s2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 (1) 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2. (2) 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m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质量M,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的图象(填“a﹣M”或“a﹣ ”).
  3. (3) 如图2(a)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4. (4) 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2(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答:
  5. (5) 若实验得到如图3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两点的间距x2和E两点的间距x4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 的板长和板间距离相等,板间存在如图乙所示的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电场方向与两板垂直,在 时刻,一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沿板间中线垂直电场方向射入电场,粒子射入电场时的速度为 时刻粒子刚好沿 板右边缘射出电场。则(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该粒子射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为 B . 该粒子在t= 时刻,速度大小为 C . 若该粒子在t= 时刻以速度 进入电场,则粒子会打在板上 D . 若该粒子在 时刻以速度 进入电场,则该粒子沿两极板中线水平射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意义在于使人类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B .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的散射实验 C . 原子核内的某一核子与其他核子间都有核力作用 D . 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分解成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时要放出能量
如图所示,平放在水平面上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m1=1kg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m2=0.5kg的滑块A从槽上某一高度处由静止下滑,然后与静止在弹簧左端但不与弹簧相连的B滑块相碰并粘连一起向右压缩弹簧,已知滑块A开始下滑的位置与地面的距离h=0.8m,滑块B的质量与A的相等,A、B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 , 求:

  1. (1) 与滑块B碰前滑块A的速度大小;
  2. (2)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的匀强磁场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导线框以直角边为轴按图示方向以的角速度匀速转动,边的边长为 , 闭合导线框的总电阻为 . 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时刻),则(  )

A . 时,通过边的电流方向从a到b B . 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C . 内,导线框产生的焦耳热为 D . 时,边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已知万有引力恒量G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则还已知下面哪一选项的数据,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

A.已知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B.已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

C.已知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和运行周期

D.已知地球自转的周期及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某集团军在一次多兵种合成军事演习中,出动战斗轰炸机对敌方一山地目标进行轰炸。设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视为斜面)底端的正上方时投放一颗炸弹,并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P。已知P点距山脚的高度为h,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轰炸机的飞行速度v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A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它落到斜面上B点所用的时间为(  )

A     B     C       D

如图3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的速度匀速运行.t=0时,在最左端轻放一个小滑块,t=2s时,传送带突然制动停下.已知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0.2. 在下图中,关于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v-t图像正确的是(   

一个质量为0.18kg的垒球,以25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m/s.若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s,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如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图中所缺导线补接完整.
2)用此装置研究感应电流方向时:将原线圈A插入副线圈B后,如果在闭合电键时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了一下,那么在电键闭合的状态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迅速向左移动时,电流计指针            (填向左偏向右偏不偏

3)在闭合电键时,将原线圈A向下插入B中,线圈B对线圈A的作用力为           斥力

(填引力或斥力),线圈B对线圈A           

 功(填正或负),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如图所示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