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甲所示,绝缘水平面上固定着两根相距 的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 右侧水平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开始时 棒和 棒被锁定在导轨上图甲所示的位置, 棒与 棒平行, 棒离水平面高度为 棒与 之间的距离也为L, 棒的质量为 ,有效电阻 棒的质量为 ,有效电阻 。在 末,同时解除对 棒和 棒的锁定,最后 棒和 棒达到稳定运动状态。两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与导轨垂直,导轨电阻不计。求:

  1. (1) 时间内通过 棒的电流大小与方向;
  2. (2) 棒和 棒从解除锁定到最后稳定运动过程中, 棒产生的热量;
  3. (3) 棒和 棒速度相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如V-T图像中ABC图线所示,由图线可知(   )

图片_x0020_1175863909

A . A→B过程,气体吸热、压强增大 B . B→C过程,气体放热、压强增大 C . C→A过程,分子密度减小 D . C→A过程,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容器壁的次数增加
图为“天津之眼”摩天轮,游客某时刻位于匀速转动的摩天轮的最顶端,则从此时刻起游客的向心加速度(   )

A . 大小不变 B . 逐渐减小 C . 逐渐增大 D . 先减小再增大
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象。由图可知(   )

图片_x0020_1647113136

A . t=0时,B在A的前面 B . 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 . 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 D . t1时刻前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
在天文学中,把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叫双星,已知两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和M,两星之间的距离为l,两恒星分别围绕共同的圆心作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关于双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量大的的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较大 B . 质量为m的恒星圆周运动的半径是 C . 质量为M的恒星圆周运动的半径是 D . 每一颗恒星的周期都是
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原理图,表头内阻为 ,调零电阻为 ,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它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制成的 B . 接表内电池负极的应是红表笔 C . 欧姆挡对应的“∞”刻度一般在刻度盘的右端 D . 调零后刻度盘的中央刻度值是
太阳对地球有相当大的引力,地球对太阳也有引力作用,为什么它们不靠在一起?其原因是(   )
A .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 B .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还不够大 C . 不仅太阳对地球有引力作用,而且太阳系里其他星球对地球也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 D .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不断改变地球的运动方向,使得地球绕太阳运行
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 ∠A=30°,斜边ABa .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的入射角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棱镜.画出光路图,并求光线从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路线返回的情况).

如图所示,轨道ABCD的AB段为一半径R=1m的 圆形轨道,BC段为高为h=5m的竖直轨道,CD段为水平轨道.一质量为0.5kg的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由于存在摩擦力的缘故小球在圆弧轨道上的速度大小始终为2m/s.(g取10m/s2),(取π=3).求:

图片_x0020_100035

  1. (1)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和此时小球对圆形轨道的压力;
  2. (2) 如果在BCD轨道上放置一个倾角θ=37°的斜面(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小球离开B点后能否落到斜面上?如果能,求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时距B点的距离,如果不能,求落在CD面上的位置到C点的距离.
如图为一利用海流发电的原理图,用绝缘材料制成一个横截面为矩形的管道,在管道的上、下两个内表面装有两块电阻不计的金属板M、N,板长为a,宽为b,板间的距离d,将管道沿海流方向固定在海水中,在管道中加一个与前后表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将电阻为R的航标灯与两金属板连接(图中未画出).海流方向如图,海流速率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M板电势高于N板的电势 B . 发电机的电动势为Bdv C . 发电机的电动势为Bav D . 管道内海水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向左
磁悬浮列车的制动方式有两种:电制动和机械制动,电制动是利用电磁阻尼的原理,机械制动是利用制压在轨道上产生摩擦阻力进行制动。对下面模型的研究有利于理解磁悬浮的制动方式。如图甲所示,有一节质量为m=50t的磁悬浮列车,车厢底部前端安装着一个匝数为N=50匝,边长为L=2m的正方形线圈,总电阻为R=64Ω,线圈可借助于控制模块来进行闭合或断开状态的转换。两平行轨道间距也L=2m,在ABCD刹车区域内铺设着励磁线圈,产生的磁场如图乙所示,每个单元为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其间磁场可视为B=2T的匀强磁场。现列车以v0=360km/h速度进站,当线圈全部进入刹车区时,调节控制模块使列车底部线圈闭合,采用电制动的方式。当列车速度减为v1时,调节控制模块使列车底部线圈断开,转为机械制动的方式,所受阻力为车厢重力的0.05倍,机械制动20s,列车前部刚好到达CD处速度减为0,不计列车正常行驶时所受的阻力。求

  1. (1) 列车底部线圈全部进入刹车区域时的加速度;
  2. (2) 列车刹车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3. (3) 列车刹车过程的总位移。
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半径 的光滑半圆轨道 与高 的粗糙圆弧轨道 (小于四分之一弧长)由一条光滑水平轨道平滑连接。在水平轨道上,轻质弹簧被a、b两小球挤压(不连接),处于静止状态。同时释放两个小球,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a、b两小球的动能,且a球恰好能通过半圆轨道最高点A,b球恰好能到达粗糙圆弧轨道最高点B。已知a球质量为 ,b球质量为 ,求:(g取

  1. (1) a球经过半圆轨道的C点时对轨道的作用力
  2. (2) b球经过D点时的速度大小
  3. (3) 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量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实验方案如图(a)所示,把长木板的倾角调为37°,在长木板顶端固定一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先启动打点计时器电源,再让连接纸带的滑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得到多条打点的纸带后,他们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b)所示,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纸带上标明了各相邻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 ,重力加速度 (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 (1) 实验时,与滑块相连的是纸带的(填“左”或“右”)端;
  2. (2) 纸带上E点的速度为 ,滑块的加速度为
  3. (3) 滑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在圆轨道运动的质量为m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已知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卫星运动的速度为 B . 卫星运动的周期为 C . 卫星运动的加速度为g/2 D . 卫星的动能为mRg/4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以安全快捷、平稳舒适、高品质的运营服务成为中国高铁的一张亮丽名片。若保持不动的共有8节车厢的“复兴号”动车组从吉安市高铁站开出时,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车头经过路边一保持不动的工作人员时速度大小为6m/s,车尾经过该工作人员时速度大小为8m/s。每节车厢的长度相等,则前4节车厢经过工作人员的时间与后4节车厢经过工作人员的时间之比为(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1 = 0.3 kg 的物体 A 以一定的速度与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 m 2 = 0.7 kg 的物体 B 发生正碰,在碰撞前瞬间, 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v 0 = 4 m/s ,碰撞后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已知 A B 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均为 μ = 0.6 ,重力加速度 g 10 m/s 2 。求碰后两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位移。

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实线是t10时的波形,虚线是t21.5s时的波形,且(t2t1)小于一个周期,由此可判断   

A.波长一定是60cm                     B.波一定向x轴正方向传播

C.波的周期一定是6s                   D.波速可能是0.1m/s,也可能是0.3m/s

静电喷漆技术具有效率高、浪费少、质量好,有利于工人健康等优点,其装置原理图如图所示。AB为两块平行金属板,间距d=0.40m,两板间有方向由B指向A、场强E=1.0×103N/C的匀强电场。在A板的中央放置一个安全接地的静电油漆喷枪P,油漆喷枪的半圆形喷嘴可向各个方向均匀地喷出带电油漆微粒,油漆微粒的初速度v0=2.0m/s,质量m=5.0×10-15kg,电荷量q=2.010-16C,微粒的重力和所受空气阻力均不计,油漆微粒最后都落在金属板B上。试求:

   1)微粒打在B板上的动能。

   2)微粒到达B板所需的最短时间。

   3)微粒最后落在B板上所形成的图形及面积的大小。

 如图所示,xOy为空间直角坐标系,PQy轴正方向成θ30°角。在第四象限和第一象限的xoQ区域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poy区域存在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与PQ平行,一个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从-y轴上的A0,-L)点,平行于x轴方向射入匀强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恰与PQ垂直,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经时间t后再次经过x轴,粒子重力忽略不计。求:

1)从粒子开始进入磁场到刚进入电场的时间t';

2)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频闪照相是研究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一质量为m0.5kg的小滑块从光滑水平面滑上粗糙斜面并向上滑动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α37°,闪光频率为10Hz.经测量换算获得实景数据:sls240cms335cms425cms515cm.取g=l0m/s2sin370=0.6cos370=0.8,设滑块通过平面与斜面连接处时没有能量损失.求: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并说明滑块在斜面上运动到最高点后能否自行沿斜面下滑;

2)滑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