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惠州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选取ABCD纸带上四个点,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 m/s,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一个折射率为的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沿与AB边成θ角(θ<90°)的方向入射到AB边的中点P处,若要光线进入三棱镜后能射到AC边上且能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则cosθ应满足什么条件?
光线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A.光从玻璃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小
B.光从玻璃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大
C.光从空气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小
D.光从空气射到分界面上,入射角足够大
图为一电流表的原理示意图。质量为m的均质细金属棒MN的中点处通过一绝缘挂钩与一竖直悬挂的弹簧相连,弹簧劲度系数为k。在矩形区域abcd内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与MN的右端N连接的一绝缘轻指针可指示标尺上的读数,MN的长度大于ab。当MN中没有电流通过且处于平衡状态时,MN与矩形区域的cd边重合:当MN中有电流通过时,指针示数可表示电流强度。
(1)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弹簧伸长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
(2)若要电流表正常工作,MN的哪一端应与电源正极相接?
(3)若k = 2.0 N/m, = 0.20 m,
= 0.050 m,B = 0.20 T,此电流表的量程是多少?(不计通电时电流产生的磁场的作用)
(4)若将量程扩大2倍,磁感应强度应变为多大?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的通电直导线通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两根导线中通过大小相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电流,每根导线在直角顶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则直角顶点处实际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为
A.,沿x轴负方向
B.,沿x轴正方向
C.,沿y轴正方向
D.,沿y轴负方向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某同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连续打下一些点,取时间间隔均为0.1s的几个点.测量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则纸带被拉动的加速度a= m/s2.
如图,电路中定值电阻阻值R大于电源内阻阻值r.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V1、V2、V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V1、△V2、△V3,理想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I,则( )
A.A的示数增大 B.V2的示数增大
C.△V3与△I的比值大于r D.△V1大于△V2
在距地面h高处将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竖直上抛,恰好能上升到距地面高H的天花板处,以天花板为参考平面,忽略空气阻力,则物体落回地面时的机械能为 ( )
A.0 B.mgH C.mg(H+h) D.mgh+mv2
边长为a的闭合金属正三角形框架,左边竖直且与磁场右边界平行,完全处于垂直框架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现把框架匀速水平向右拉出磁场,如图所示,则下列图像与这一过程相符合的是( )
物理学中引入“质点”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是属于( )
A.观察、实验的方法
B.逻辑推理的方法
C.类比的方法
D.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