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甲左侧的调压装置可视为理想变压器,负载电路接滑动变阻器R,V、A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若原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此刻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当R变大时,电压表读数变大 B . 当R变小时,电流表读数变小 C .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 D . 原线圈中交变电压的频率为100Hz
如图所示,在空间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x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x0的P点,以平行于y轴的初速度射入此磁场,在磁场作用下沿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出此磁场。由这些条件可知(  )

A . 带电粒子一定带正电 B . 能确定粒子速度的大小 C . 可以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D . 不能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如图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内,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两导轨间距为L,左端间接一电阻R,质量为m的金属杆ab静置于导轨,杆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金属杆一个水平向右的冲量Io , 金属杆运动一段距离x后静止,运动过程中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不计杆和导轨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则金属杆ab在运动过程中(   )

A .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 杆中的电流大小逐渐减小,方向从b流向a C . 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 D . 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为
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   )

A . B . C . D .
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A . 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B . 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 C . 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 D . 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一定可以求出该物质分子的质量 B .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C .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 . 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在水平力F作用下,重力为G的物体沿墙壁匀速下滑,如图所示.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

A . μF B . μF+G C . G D .
如图所示,在E=103 V/m的竖直匀强电场中,有一光滑半圆形绝缘轨道QPN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在N点平滑相接,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其半径R=40 cm,N为半圆形轨道最低点,P为QN圆弧的中点,一带负电q=10-4 C的小滑块质量m=10 g,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位于N点右侧1.5 m的M处,取g=10 m/s2 , 求:

图片_x0020_1119028820

  1. (1) 要使小滑块恰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Q,则小滑块应以多大的初速度v0向左运动?
  2. (2) 这样运动的小滑块通过P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

如图所示,用甲、乙、丙三个电动势E相同而内电阻r不同的电源,分别给定值电阻R供电.已知甲、乙、丙三个电源内阻的大小关系为r>r>r , 则将R先后接在这三个电源上时的情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接在甲电源上时,通过R的电流最大 B . 接在丙电源上时,通过R的电流最大 C . 接在乙电源上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D . 接在丙电源上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如图,质量为3 kg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 kg的木块放在木板上,它们之间有摩擦,木板足够长,两者都以4m/s的初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当木板的速度为2.4 m/s时,木块(   )

A . 处于匀速运动阶段 B . 处于减速运动阶段 C . 处于加速运动阶段 D . 静止不动

如图所示,在电路中接一段钨丝,闭合丌关,灯泡正常发光,当用打火机给钨丝加热时

灯泡亮度明显变暗,根据钨丝的上述特性,可用钨丝来制作一个温度传感器,下面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该传感器利用了钨丝的物理性质

  B.该传感器利用了钨丝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C.该传感器能够把热学量(温度)转换为电学量(电阻)

  D.该传感器能够把电学量(电阻)转换为热学量(温度)

一质量为 m 的物体自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动能为 ,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 。已知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则(  )

A .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为

B .物体向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0.5

D .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的时间长

如图所示,两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面上,相距为L,处于竖直向下的磁场中,整个磁场由n个宽度皆为x0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123n组成,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2B3BnB,两导轨左端MP间接入电阻R,金属棒ab垂直放在水平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若在不同的磁场区对金属棒施加不同的拉力,使棒ab以恒定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取金属棒图示位置(即磁场1区左侧)x0,则通过棒ab的电流i、对棒施加的拉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是(  )

已知氘核质量为2.013 6 u,中子质量为1.008 7 u,He核的质量为3.015 0 u.

(1)写出两个氘核聚变成He核的反应方程;

(2)计算上述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3)若两氘核以相等的动能0.35 MeV做对心碰撞即可发生上述核反应,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则反应中生成的He核和中子的动能各是多少?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0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h处自由下落,与小车碰撞后反弹上升的高度仍为h。设Mm,发生碰撞时弹力FNmg,小球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小球弹起时的竖直速度。

(2)小球弹起时的水平速度。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分运动的v-t图像,则:

A.图线2表示竖直分运动的vt图线

B.这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还是直线运动

C水平方向的速度总大于竖直方向的速度

Dt1时刻水平方向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

一质量为m物体静止在光滑斜面底端,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t撤去拉力,物体又经过时间t恰好回到斜面底端,求:

1)撤去拉力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恒定拉力的大小;

3)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

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A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A. 减弱,紫光    B. 减弱,红光    C. 增强,紫光    D. 增强,红光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B,它们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转动到两个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                            

                                                                                               

    A  两物体均沿切线方向滑动

    B  两物体均沿半径方向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

    C  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做圆周运动,不发生滑动

    D  物体A仍相对圆盘静止,物体B发生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B. 黑体的热辐射就是反射外来的电磁波
C. 氢原子中电子具有波动性,并非沿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D. 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反应过程中需要外界持续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