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

请为诗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日香炉生紫烟

A.知晓、明白

B.照射

C.对着,向着

②疑是银河九天

A.衰败

B.停留,留下

C.下降

③两个黄鹂翠柳

A.发出声音

B.表达

C.鸟或兽的叫

④一白鹭上青天

A.行业

B.排行

C.行列

读下面的话,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美观

读书犹如一次次精神旅行,在书中,我们参观了jīn bì huī huáng 的殿堂,游览了líng lóng tī tòu 的亭台楼阁,听到了英雄们zhǎn dīng jié tiě的呐喊,感受了新中国dàn shēng 的喜悦。读书不仅是yú lè,也是智慧的提升。我们从父亲对孩子的gào jiè中体会到父爱的严格,从母亲的鼓励中感受到母亲的cí xiáng

按一定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

①教师节    劳动节    妇女节    国庆节    儿童节    青年节

②稻谷    植物    水稻    粮食作物    高产水稻

在北京哪座宫殿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将括号中不恰当的字画去。
  1. (1) 索溪峪的山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涯  崖  睚)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  慌慌),使人望而生畏。
  2. (2) 索溪(像   象  向)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  饶)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  睹  堵)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道”只有一个与“津津乐道”中的“道”意思一样(   )。

A . 星光大道 B . 志同道合 C . 能说会道 D . 霞光万道
辨字组词。

  王   方   国

   土   万   田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的是(    )。
A . 心急火燎 B . 忐忑不安 C . 胆战心惊 D . 足智多谋
我会选一选。

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观察图片,选一选吧!(填序号)

        

①大声说话               ②小声说话

找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修改过来

筋皮力尽        型影不离  

坐无虚席        养处遵优  

能歌善武        潇然起敬  

美布胜收        张灯结采  

写出反义词

生机—      舒展—      萧条—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写。
  1. (1) 把词语补充完整

    ①纹     ②卷    ③ 巴巴

    ④姗姗     ⑤闻    ⑥ 落魄

  2. (2) 选词填空:突然一声巨响,大家吓得,连滚带爬地躲进草丛中。(只填序号)
  3. (3) 请用横线画出一个形容乡村生活的词语。
  4. (4) 以④为例,再写一个结构相同(AABC)的四字词语:
读读多音字,再按读音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好人  ②好事  ③爱好  ④好心  ⑤喜好⑥好吃懒做  ⑦好逸恶劳  ⑧好消息

好   hǎo

     hào

照样子写句子。
①例: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难道___________吗?
②例: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这就是__________嘛!
课内巩固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 )用“推”好,( )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 )友人家门没有闩,( )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给文中空缺部分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
A. 虽然……但是…… B. 是……还是…… C. 即使……也……
【2】“斟酌”的意思是( ),“斟酌”的内容是( )。( )
A. 考虑文字 、事情是否适当可行;用“推”还是“敲”
B. 考虑文字 、事情是否适当可行;犹豫不决,难以决定
C. 犹豫不决,难以决定;用“推”还是“敲”
【3】韩愈认为用“敲”比“推”好是因为 ( )。(多选)
A. 用“敲”表明贾岛有礼貌 B. 用“敲”更有气派 C. 用“敲”读进来也响亮
D. 用“敲”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 E. 用“敲”表达意义更深刻
【4】读了片段,我认为贾岛是个 的( ) 人,韩愈是个 ( ) 的人。( )
A. 严肃认真、很有官架 B. 博学多识、认真严肃 C. 认真严肃;博学多识
阅读理解。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óu),他的绘画造诣(yì)很高。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他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张僧繇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观看。大家都称赞他画得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儿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珠。大家纷纷请求张僧繇把龙的眼珠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璧飞走的。”
大家听后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认为他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上眼珠,但是他为了让庙中留下两条金龙,只肯为另外两条金龙点上眼珠。这一天,很多人聚在寺庙墙壁前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珠。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的眼珠后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电闪雷鸣。①就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金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儿,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珠的两条金龙,而另外两条被点上眼珠的金龙早已不知去向。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一个成语——画龙点睛,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用一两句关键性的、精辟的话点明要旨。②这些点明要旨的话,人们常常称之为“点睛之笔”。
【1】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水平。(______)
(2)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______)
【2】比较短文中画“__”的两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突出强调,②表示特殊含义。 B.①②都表示特殊称谓。
C.①表示突出强调,②表示特殊称谓。 D.①②都表示特殊含义。
【3】用“﹏﹏﹏”画出文中直接表现张僧繇画龙画得好的句子。
【4】短文第5自然段中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画龙点睛》原文,结合注释,对照短文翻译下面画“___”的句子。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晴。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①,因②点其二。须臾③,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注释①诞:欺骗。②因:于是。③须臾: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段话,用“__ ”画出其中的点睛之笔。
古往今来,有许多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路都是铺满荆棘(jí)的。司马迁身受宫刑,凭着顽强的毅力,在痛苦的煎熬中完成了巨著——《史记》。失聪,预示着一个音乐家音乐生命的结束,而贝多芬却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了《命运交响曲》这部不朽的乐章。张海迪,高位截瘫,但她却靠自学掌握了四门外语,成了著名作家。他们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但这种曲折又恰恰显示出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强大生命力!原来,曲折本身也是一种美。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句子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注意字形端正,占位合理。(提示:开头空两格,标点各占一格。)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我会填。
有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这个句子就是(____)句。这样的句子也可以在一段话的(____)或(____)。
我会看图,还会想象写几句话。

看到这美丽的图画,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美丽的词语呢?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写几句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