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

课内阅读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1. (1) “叶公好龙”中的“好”读音为(    )
    A . hǎo B . hào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叶公好龙”的意思是:
  3. (3) 在文中找出表现叶公好龙的句子。
  4. (4)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A . 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B . 叶公真的很喜欢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五,金木水土,地分下,照今古。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 . (zhèn) B . 迹(hén) C . 逆风(nì) D . 便宜(pián)
“髻”字的意思可能与下列哪个词语有关?(  )
A . 毛发 B . 手套 C . 吉利 D . 嘴巴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划船的启示

    富尔敦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敦小时候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美术好,别的功课都不行,会留级的。”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

    有一次,富尔敦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劲极了。他想____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____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个状况呢____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敦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中,心里还在盘算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是自己的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他又想:“能不能用十字交叉轮子来代替轮船的桨呢?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这些问题只靠画画是不能解决的。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敦才领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他决定重新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敦发愤读书,进步很快,后来他成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 (1) 在第三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正确的是(    )
    A . :“ , 。 ” B . :“ , ?” C . : , ?
  2. (2) 富尔敦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用“”画出老师的话。
  3. (3) 划线的“这个状况”指(    )
    A . 遇上大风划船太费劲。 B . 装上风帆只能随风飘。
  4. (4) 当小船不知不觉荡到河中心,富尔敦惊喜地发现了什么?用“”画出来。
  5. (5) 这次划船让富尔敦领悟到

    他决定

  6. (6)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的感悟是(    )
    A . 学习知识只需要聪明的头脑就够了。 B . 我们可以只发展爱好,不必发愤读书。 C . 我们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实现理想打好基础。
“啊!我发现......”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请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可以写生活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交流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请以“我发现       ”为题,写篇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③500字左右,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找出下列不是同一类的一个词。
  1. (1) 火种  火焰  火炉  火花  火苗(
  2. (2) 炮弹  武器  长矛  子弹  步枪(
  3. (3) 苹果树  龙眼树  柳树  桃树  梨树(
阅读理解

铁骨铮铮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爱国主义是其光辉灿烂的篇章,志士的名字如繁星浩瀚,壮烈的业绩与日月同光。民族英雄们以“铁骨铮铮”挺起了中华民族坚贞勇毅、自强不息的脊梁。

    抗元将领文天祥,于国家危亡之际,竭诚全力,率兵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赴死。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成为激励后人、砥砺气节的千古绝句。抗金名将岳飞,以。还我河山,,为铭言,为收复失地,率领岳家军精忠报国,冲锋陷阵,二十年金戈铁马,边关鏖战,英雄们的名字使侵略者闻风丧胆。爱国诗人陆游心系国家的危亡,两鬓苍苍仍壮心不已,临终时仍在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苏武出使被扣,荒漠牧羊十九载,仍手持节杖,心向汉廷。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这些古代民族英雄一腔浩然气,耿耿忠烈心,历来被人们景仰和称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浇铸了后人的钢筋铁骨,鼓舞着近现代英雄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做拼死的抗争。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从农民的天国到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从起义改良到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多少英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碾过那些多难的岁月,流逝到了今天。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五星红旗飘扬在五湖四海。和平了,没有战争和硝烟了,我们也不再要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唤起尊严。但沸腾的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英雄。工厂、矿山、农村,多少高天厚土呼唤我们的翅膀、脚步;科研所、设计院,多少新领域新课题要我们开发填补。灿烂不应只属于古代,英雄不应只属于战火。时代提醒我们,铁骨不能软!我们确信,我们拥有祖先遗传的英雄气质,有不屈不挠、自强自立的民族魂,凭着这个,我们就可以拥有一种精神上的浩气凛然。不能再驻足于低谷,看着别人在峰顶上奔走,而顾影自怜。我们完全有能力爬上去,站在山顶大声说:“中国能够,中华民族的子孙完全能够攀上时代的峰顶!”

    事实不正是这样吗?请看看今天吧!时代英雄手中的红旗,已飘扬在地球的南极,飘扬在太空,飘扬在珠穆朗玛峰顶,飘扬在奥运比赛大厅……

    同学们,请注视国旗下笔直的旗杆吧!它迎风坚挺,岿然不动,那不就是中华英雄铮铮铁骨的象征?让我们继承前人的遗志,挺起钢铁般的脊梁,在进军现代化的路上续写中华民族灿烂的篇章!

  1. (1) 写出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反义词。

    ①不能再驻足于低谷,看着别人在峰顶上奔走。

    ②和平了,没有战争和硝烟了,我们也不再要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唤起尊严。

  2. (2) 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3. (3) 填空。

    ①“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句中的引号表示的作用。

    ②“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4. (4)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5. (5)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留下的爱国名篇?

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宁静(nínɡ  jìnɡ)  强调(qiǎnɡ  diào)    宝藏(bǎo  zànɡ) B . 饮马(yǐn  mǎ)  停泊(tínɡ  bó)  追悼(zhuī  diào) C . 歼灭(jiān  miè)挑战(tiǎo  zhàn)  蜕皮(tuì  pí) D . 昙花(tán  huā)  屡次(lǚ  cì)  角膜(jiǎo  mú)
用下列词语造句。
  1. (1) 占上风:
  2. (2) 栽跟头: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1) 文中加下划线的其”指的是。“夫子”指的是
  2. (2) “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是说的,他这样说是因为
  3. (3) 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 . 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C . 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D . 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5. (5) 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结合他说的话来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一】

据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我国消费者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德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德国每年当作垃圾扔掉的可用或部分可用的食品高达1100万吨;英国每天约有700万片面包,130万罐酸奶,66万个鸡蛋被丢弃,其中有一部分还可以食用。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摘自人民网)

【材料二】

记者在某餐厅的部分采访记录

    顾客甲:今天我请同事吃饭,点菜时没考虑太多,就怕万一不够,人家说我小气。

    顾客乙:我表弟今天结婚,总觉得每桌得几十道菜才体面。最后的确是有一些菜没怎么吃,我也觉得可惜,但带走实在是太麻烦了。

    顾客丙:反正是公家买单,我又不用出钱,浪费一点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大家都如此。

    服务员:现在有些年轻人从小衣食无忧,没有过过苦日子,哪知道珍惜啊,浪费这点儿,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个事。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对舌尖上的浪费,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应对办法

    在澳大利亚,若是10人以下的小型宴会,实行分餐制,每人吃自己面前的那一份,故很少浪费。10人以上,往往采取自助式。这种自助式有别于国内的自助餐,所有食物都会堆放在外面,而这种自助就餐方式,客人能见到的食物不多,且都是放在游走于餐厅内的侍者所托的托盘当中,因每次推出的菜不多,且要吃完了才准备新的端上来,故大大减少了浪费。

    韩国20世纪末推出一项法令,如果一家餐馆能向顾客提供把饭菜吃光的标准菜单或能让顾客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就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税费的优惠,多家韩国自助餐厅陆续推出吃自助餐交押金的政策,要求客人就餐前先交纳押金,如出现食物浪费现象,餐厅不会返还客人押金。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

(摘自人民网)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 (2) 材料二中造成舌尖上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占公家便宜、不知道珍惜。
  3. (3) 根据材料,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A.澳大利亚的自助餐与中国的自助餐就餐方式完全一样。

    B.舌尖上的浪费不止在中国,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

    C.在德国,相关机构可对餐厅的浪费行为任意进行罚款。

    D.在韩国吃自助餐要交押金,而且押金最后会返还客人。

  4. (4) 读了上边的三则材料,你肯定有很多想法。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费,请你写出三点建议。
找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huán  hái)乡河  气喘吁吁(xū  yù)  困(nán  nàn)

(huán  hái)有  呼(xū  yù)  逃(nán  nàn )

看图写话。

提示: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找出句子中的语病。(提示:每句有一处语病)

星期天早上,我们全班所有同学来到学校背后的实践基地参加劳动。大家看到种下不久的小树才长出了断叶,兴奋不已。小兰给小树浇水,提着水桶很高兴……大家忙碌了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就回学校了。

轻松阅读快车。

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如人眼中有子,无此必不明。”

  1. (1) 给短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2. (2)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孺子:

    ②尝:

    ③戏:

    ④人语之曰:

听写。
( )
(注:词语与词语之间要空一格;每词读三次,听写完毕再完整读一次,也可以用短语或短句子说明,如“贺年”一词,可说:“‘贺年卡’的 ‘贺年’。”)

(运用)一将关联词依次填入下面片段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孩子____在草地上嬉戏,_______爬上树。_______他身上弄得多么脏,母亲_______不厌其烦地帮他清洗干净。
A.时而……时而…… 不论……总是……
B.不是……就是…… 尽管……但是……
C.一边……一边…… 任凭……也……
D.是……还是…… 任凭……也……
老婆婆给小汤姆拿了点( )
A. 水和土豆 B. 牛奶和面包 C. 钱
读拼音,工整、规范地把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yǎn jinɡ bànɡ wǎn biàn huà shén qì huó xiàn

xiónɡ māo sàn bù zhī shi zì yán zì 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