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年奶奶包饺子时,在饺子中包进了一枚硬币,并告诉大家:“饺子下锅,象征着财源滚滚。” B . 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把全书的结构写下来,还可以写写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C . “护士阿姨的脸色更难看了,眉头顿时拧成了疙瘩,额上沁出了汗珠。”这句话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D . 《为人民服务》是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精兵简政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
下列四组字母中,字母顺序排列错误的一组是(    )。

A . S  T  U  V  W  X B . A  B  C  D  E  F C . I  J  K  L  N  M D . O  P  O  R  S  T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B .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C . 树枝在林中互相触碰着,绿叶在狂风中簌簌地响,雷云拍着打手。 D . 秋天的雨,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17米。”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松鼠叔叔说:“我看17厘米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为难了,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用米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17米,也不是17厘米,而是17分米。”

    小猴买了17分米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新衣做好了。小猴穿上新衣来到湖边一照,啊!真合适。

  1. (1) 短文共段,第二段共句话。
  2. (2) 小猴做新衣,先请教,再请教,最后请教
  3. (3) 小猴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是听了(    )
    A . 松鼠的话 B . 山羊的话 C . 大象的话。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准备组织部分同学在周末到海口市社会福利院做好事,六(2)班的林小明听说了,想参加这项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因此,他写了一份申请书给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但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你帮忙在他写的申请书上面修改一下。

申请书

    听说学校周末要组织大家到到海口市社会福利院做好事,我觉得很有意义,我也想参加这一项活动,为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批准。

2018年11月3日

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1) 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2. (2) 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3. (3) 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4. (4)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5. (5) 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6. (6) 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7. (7) 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wǎng  wǎn)

(shì sì)

(hū  fū)

(lè  yuè)

(liàng  liang)

(luí  liú)

(zhǒng  zhòng)

(bō  bá)

看图,读出音节填写韵母

下列关于莫高窟壁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莫高窟壁画题材与佛教息息相关,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的画作等 B . 莫高窟壁画绘画技巧风格多样,线条精细  C . 壁画所用的全部颜料均从矿石中提炼而来  D . 莫高窟壁画有45平方米 E . “飞天”是莫高窟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之一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_______(放  盯)在自己的_______(坐  座)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怎天它背上都_______(堆  放)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_______(拿  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

  1. (1) 找出片段的括号里恰当的字。
  2. (2) “燃眉之急”比喻,在文中指的是
  3. (3) 请用横线画出片段中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喜爱的句子。
  4. (4) 彭德怀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主要是因为:

  5. (5) 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爱,更爱
“秦王虽然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是一个病句。 (  )

照样子,写词语。

绿绿的(AAB)

开开心心(AABB)

文章中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把下面的一句话写具体。

这座刚造好的大桥可真宽。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躲避——    震撼——    翻转——

轻盈——    吼叫——    喧嚷——

用所学知识填空。
(1) 从许多古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从杨万里的笔下找寻到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 。”从辛弃疾的笔下我们找寻到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时光的孩子:“ ,
。”课文《杨氏之子》闪烁着儿童的智慧,我们从“未闻 ”中找寻到了孩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2) 诸葛亮采用 的计策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能写出与他们相关的歇后语: 。
(3)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俄国的普希金会这样安慰你:

(4)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
(6)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
比一比,再组词。
辩( ) 掏( ) 援( ) 谣( ) 壁( ) 锦( )
辨( ) 淘( ) 缓( ) 遥( ) 璧( ) 绵( )
阅读理解。
小猴做新衣
小猴打算做一件新衣。
他向大象请教。大象说:“我看最少也得五丈布。”小猴不信,又向松鼠请教。松鼠说:“我看五寸布就够了。”
谁说得对呢?小猴为难了,决定向山羊请教。山羊用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不是五丈布,也不是五寸布,而是五尺布。”
小猴买了五尺布,请山羊帮他做新衣。几天后,小猴穿上新衣到湖边一照:啊!_________
【1】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
【2】小猴做新衣,先请教_____,再请教_____,最后请教_____。
【3】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句子。
【4】山羊为什么说小猴做新衣需要五尺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她鞠了一躬。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①小英走上了讲台。
②小英走下讲台。
补充诗句,并按要求答题。
“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走”的意思是( )
A.移动、挪动 B.呈现某种趋势 C.奔跑 D.通过
【3】“急”“追”这两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儿童急走追黄蝶”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童/急走追/黄
B.儿童急/走/追黄蝶
C.儿童/急走追黄
D.儿童急走/追黄蝶
【5】整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一数,照样子填空。
例: “几”共( 2 )画,第二画是( 乚 )。
“鸟”共(_____)画,第四画是(_____)。
“长”共(_____)画,第一画是(_____)。
“心”共(_____)画 ,第二画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