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

看拼音写词语,并选出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zhōng wèi

nà hǎn

diē niáng

táo zuì

bào qiàn

jìnɡ mì

juàn liàn

nínɡ zhònɡ

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这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B . 这不是一样的。 C . 这是一样的。 D . 谁也不否认这是一样的。
比一比。再组词。

        刻        突        原

        该        窗        愿

阅读理解。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 (1) 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蒲公英的花像,可以,也会

  2. (2) 早晨,蒲公英的花是的,草地是的;中午,花朵的,草地是的;傍晚,花朵的,草地是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阆苑仙葩”和“美玉无暇”分别指的是(    )
A . 林黛玉 贾宝玉 B . 贾宝玉 林黛玉 C . 薛宝钗 贾宝玉 D . 林黛玉 薛宝钗
日积月累 
  1. (1) 轻诺必。《老子》
  2. (2) 民无信。《论语》
  3. (3) 不精不诚,。《庄子》
  4. (4) 诚者,天下道也;,人之道也。《礼记》
  5. (5) 有所期诺,;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àn  làng)          齐刷(shuāng  shuā)

(lǚ  lǔ)             明(mèi  miè)

米(lǐ   lí)            气(yōng  yǒng)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在一起……(《绿》)
形近字组词。

     经     料     淡     扮

     径     科     谈     份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卢沟桥烽火》讴歌了我国军民齐心协力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B .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精疲力尽了,才把它拉上岸来。 C . 烟台的海四季都很美,真是巧夺天工啊! D . 世界杯开赛了,足球迷们欢呼雀跃
课外阅读。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 (1) 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即写到的煮腊八粥的有那些人?

  2. (2) 找出与结尾段相照应的语句。

  3.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泫然”所流露的心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张思德同志是为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2. (2) 《匆匆》一文中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 (3) 经典诗文永流传。千磨万击还坚劲,。《竹石》,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修改病句

①我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②同学们应该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

③春天到了,茂密的草地芳草如茵。

④李峰和丁朋到我家来,我借了本书给他。

连一连,再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1. (1) 连线

    A.有山皆图画        不坠青云之志

    B.与朋友交            无水不文章 

    C.穷且益坚            言而有信

    D.欲穷千里目            凌寒独自开

    E.墙角数枝梅             恐惊天上人

    F.不敢高声语             更上一层楼

  2. (2) 李白诗句“”意思就是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3. (3) 老师常用““来鼓励我,要想取得成功,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4. (4) 劝人越在困境中越不能放弃,我会用王勃的“”来鼓励他。
(题文)数一数,填一填。
云 四 了 田 二 水
二画:________
四画:________
五画: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与_________交,言而__________。
(2)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__________。
(3)爷爷常用“____无根____,___无志_____”这句话告诫我要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4)同桌上课时打瞌睡,老师就用《孟子》里的一句话来告诫他:不以规矩,_______。
现代文阅读
崂山的瀑布
崂山不高()不如泰山那样雄伟( )华山那样险峻( )黄山那样奇丽( )恒山那样秀美( )却有其独特的风采(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 )左边是山( )右边就是海( )人在山海之中()立刻感到心胸开阔( )静气怡神( )
海的宽阔让山自愧不如,而山中也有一景让海望山兴叹,那就是瀑。
从山脚拾阶而上,首先看到山谷中奔腾的溪水。再往上走,水流渐渐地宽了,在一个低洼处蓄成了一个小潭,前边有一道白练隐约可见,隆隆的水声传入耳际,这便是“龙潭瀑”了。
龙潭瀑很壮观,高几十米,宽六七米,上窄下宽,像一把微微打开的玉扇悬挂在山石上。虽称不上“飞流直下三千尺”,但也从空中直泻而下,像是哪个法力无边的仙人向人间挥洒着玉液琼浆。捧一口喝下去,顿觉爬山时的倦意和满身的暑气全消,清凉直透心脾,唇边留下一股淡淡的清香。真正的玉液琼浆还会比这崂山的水好多少呢?
瀑布流下的水形成了一个不大的水潭!是龙潭。潭水清澈透明,瀑底的每一块碎石都历历在目。清水倒映出了天、云、水、瀑,这是一幅大自然在水面作出的画。阳光又给这幅美妙绝伦的画镶上了金色的画框,使人不得不叹息,谁能在水上作画呢?大自然真是不能企及的能工巧匠。
【1】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①呼吸匀静,精神愉快。________
②(物体或影像)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________
③美妙的,独一无二的,没有什么可以相比。________
【3】第四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
【4】根据文中内容选择词语。
秀美 险峻 奇丽 雄伟
泰山________ 华山________ 恒山________ 黄山________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俩人(liǎnɡ liǎ) 扬手(yínɡ yánɡ) 丧气(sànɡshànɡ) 比赛(sài shài)
课文阅读。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1】请说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尾句带括号的“这几乎成了惯例”中“这”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作者在向我们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融入了自己的赞美之情?请把这些词语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韵(节选)
宗璞
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许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提取信息)第1自然段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当读到“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时,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判断)对第2自然段在本文中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
B.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小湖旁的秋色作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
C.起到了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4】(品词析句)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填空。
这句话按照从 到 的顺序描写着了雨的红叶,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 、 、 的特点,表现出作者 之情。
【5】(整体感知)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