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 . “麻沸散” B . 印刷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2016年3月14日,人民网报道:今天,也就是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也是国际数学节。人们背诵“π”吃派庆祝国际圆周率日。早在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圆周率。他是(    )
A . 郦道元 B . 贾思勰 C . 祖冲之 D . 王羲之
中国南方的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材料二:南宋时,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四:南宋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北宋。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西汉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 (3)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你可能从哪些大商港出发进行海外贸易?

  4. (4) 综合以上材料,从变化的原因中,请你谈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读唐诗,品兴衰: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请回答:

  1. (1) 这三首诗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杜甫,人们尊称他为什么?

  2. (2) 材料一中“开元全盛日”是指什么?诗人写这首诗时唐朝还是“全盛日”吗?

  3. (3) 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

  4. (4) 材料二反映了诗人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的忧国情感;材料三反映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取得胜利时“喜欲狂”的情感。从中,你能体会到杜甫有怎样的高尚情操? 对我们有何启示?

有关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祖冲之既是数学家,又是天文学家 B . 祖冲之首创了割圆术 C .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D . 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 . 大夫的提倡 B .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 . 农民的需要 D . 达官贵人的需要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 . 种植水稻 B . 养猪狗等家畜 C .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 . 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秦汉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读以上文字,请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1. (1) 列举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表现2例。
  2. (2) 说出郑和下西洋到达的最远端。
  3. (3) 说出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将领并对他作出评价。
  4. (4) 说出推翻明朝统治的明末农民起义。
  5. (5) 说出明朝末年统一女真各部的首领。
  6. (6) 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 . 北宋与辽 B . 北宋与西夏 C . 南宋与西夏 D . 南宋与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  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请回答:
(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这条通道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这条通道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4)结合材料谈谈该通道的开通产生了什么作用?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是评价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统治(    )
A . 武则天 B . 唐太宗 C . 唐中宗 D . 唐玄宗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和孟子都是民主的倡导者……孔子总是引用尧和舜的话,因为他们不把帝国据为自己的世袭财产。虽然他们的政府名义上是君主专制的,但事实上却是民主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赞誉他们的原因。

──孙中山

材料二:孔子认为禀赋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禀赋在中等以下水平的人,则不宜讲授高深的学问。他主张根据学生才智、性格、特点等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

  1.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赞誉尧舜统治的原因,并简要指出孔子的治国主张。
  2. (2) 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孔子被誉为大教育家的原因。
油条是我国分布最广、食用频率最高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名称反应了百姓对哪一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 . 岳飞 B . 郑成功 C . 文天祥 D . 秦桧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    )

A . 陕西西安 B . 浙江河姆渡 C . 山东大汶口 D . 云南元谋
不属于秦国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目的的是(    )
A . 防洪 B . 灌溉 C . 旅游 D . 水运
请将相对应的选项填在横线上。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青铜立人像

是商代重要的青铜器之一。

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秦穆公 D . 楚庄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材料二: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材料三: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1. (1) 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材料一中体现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
  2. (2) 为了加强对疆域的管理,元朝设立的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的行政机构是什么?对西藏的管理,直接统辖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 (3) 明朝皇权加强,锦衣卫和东厂成为皇帝监视官民的工具,这两种机构合称为什么?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哪个地区设置了驻藏大臣?
  4. (4) 当前,我国边疆地区也面临来自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材料及历史经验,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