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下列史实的发生,不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是(    )
A . 鉴真东渡日本 B . 任用姚崇为宰相 C . 玄奘西去天竺 D .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二:

  1. (1) 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哪一个皇帝在位?

  2. (2) 这次出使的时间和目的各是什么?

  3. (3) 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困难?

  4. (4) 此件历史大事有何重要作用?

  5. (5) 我们要学习此人的什么精神?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A .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   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 .   开通运河,创立科举 D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学者余秋雨曾在文章中赞美:“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它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大运河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扬州 D . 成都
《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 .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 . 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 . 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 . 元朝设立统一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

【论从史出】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 (1) 读材料一图后,请你从南到北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

    A  B  D

  2. (2) 材料二、三中作者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如何?(选择其中一位说明即可)

  3. (3) 假如你是唐朝时期江南的一位富商,要把江南的一批粮食贩运到北方的涿郡,你会选择走陆路,还是水路?请说明理由。

在史学界,我们往往称商朝为“殷商”,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 武王伐纣 B . 牧野之战 C . 盘庚迁殷 D . 商汤灭夏
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下列哪一现象或者事件(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黄巢起义
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
A . B . C . D .
明朝中期边疆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哪个国家?(    )

A . 沙俄侵略者 B . 英国侵略者 C . 日本倭寇 D . 荷兰侵略者
战国时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关键性战役是(    )
A . 牧野大战 B . 城濮大战 C . 桂陵之战 D . 长平之战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 都江堰的修建 C . 灵渠的修建 D . 秦朝统一的完成
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
A . 世袭制 B . 武力夺取 C . 禅让制 D . 民主选举制
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 . 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 B . 推行了禅让制 C .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 D . 主持治水有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蔡襄《端明集》

  1. (1) 材料一中所示现象发生在哪位皇帝身上?“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何在?他这样做是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北宋的科举制度与隋唐相比有何新变化?
  3. (3) 材料三反映了北宋时期推行什么的国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实行这一国策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

A .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 .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 .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 .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在古代,我国有许多科技发明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它曾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它的设计原理和修建技术在现代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建造中依然应用,它是修建于什么时候的哪一工程?

  2. (2) 它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十一世纪中期谁发明的什么?

  3. (3) 它在航海上的广泛应用,为航海家们的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这项发明是什么?它是什么时候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