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 . 重农抑商 B . 统一度量衡 C . 迁都咸阳 D . 按军功授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兼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兼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他也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什么?

  2. (2) 材料二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 (3) 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管辖的机构是什么?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薪火相传,盛世未央,华夏各族,中原家乡”。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 . 尧的部落联盟 B . 炎帝的部落 C . 黄帝的部落 D . 炎黄联盟
西域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哪一年?(    )

A . 公元前60年 B . 公元60年 C . 公元前ll9年 D . 公元前l38年
下列文物能体现青铜文明的是(  )

A .       B .     C .   D .
“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A . 隋都长安 B . 唐都长安 C . 三国吴 D . 南宋临安
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②新罗遣使节来华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法  ④马可·波罗来华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 . 集中军权 B . 集中行政权 C . 集中财权 D . 集中司法权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关于如图所示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概括较为准确的是(    )

A . 聚族而居 B . 采集狩猎 C . 原始农业 D . 贫富分化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 . 春秋时期 B . 战国时期 C . 西周时期 D . 夏商时期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的矛盾。

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观察下图,该图反映的史实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文成公主入吐蕃 C . 玄奘西行 D . 鉴真东渡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

A . 戚继光 B . 郑成功 C . 康熙帝 D . 岳飞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权。

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和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哪个?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是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的体现?请列举出这一思想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汉武帝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地方上设置了什么官职?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思想上的具体措施又是怎样的?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他的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曾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这部著作是(    )
A . 《马可·波罗游记》 B . 《天方夜谭》 C . 《奥德赛》 D . 《大唐西域记》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______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______《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 (2) 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

  3. (3) 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三中,为顺应这种趋势进行改革的皇帝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他改革的哪项措施?

2019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遗产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文学上有大美。阅读下列材料

【文学之美】

材料一:

【科技之美】

材料二:在唐宋时期,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品德之美】

材料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中国抗击疫情的技术、标准、经验等经受住了检验。中方根据不同国家需求,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及时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

  1. (1) 请写出上述文学作品的体裁和作者。
  2. (2) 结合右图列举唐朝时期发明的两项生产工具。

    宋朝的科技发明中促进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3. (3) 明朝时期哪一部著作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    )

A . 减少宰相人数 B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 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建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它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远铭记,永远呵护。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对今后亚太地区在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请回答:
①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
②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称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③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⑤今天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有什么现实意义?

清代有奏折指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拟请宸衷独断,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该奏折的内容奏请朝廷 (   )

A . 重视科举 B . 完善科举 C . 发展科举 D . 废除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