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报纸,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漫话“焚书坑儒”      ②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隋炀帝与大运河        ④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天宝之乱,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次叛乱迫使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这次叛乱的发动者有(   )

①安禄山   ②黄巢   ③史思明   ④朱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长安,史称北宋。

错误:改正:

半坡原始居民居于流域,居住的房屋是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 玄奘西游 B . 鉴真东渡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遣唐使到来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 . 三司 B . 中书省 C . 行中书省 D . 宣政院
读图

  1. (1)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应该是图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应该是图中的房屋。
  2. (2) 根据图一、二两图,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居民已经过着的生活。
  3. (3) 主要种植水稻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4. (4) 主要种植栗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5. (5) 用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打猎捕鱼的是居住图_中的房屋居民。
  6. (6) 制作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7. (7) 已经种植蔬菜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8. (8) 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A . 王莽 B . 杨坚 C . 李渊 D . 李世民
以下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元朝-成吉思汗   ③金-女真族     ④后金-努尔哈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下面选项中,朝代名称与建立时间、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 . 夏朝﹣约公元前2170年﹣禹 B . 秦朝﹣公元前220年﹣嬴政 C . 隋朝﹣581年﹣杨坚 D . 清朝﹣1636年﹣努尔哈赤
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被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 . 锦衣卫 B . 军机处 C . 中书省 D . 六部
下列人物生活在东汉时期的有(   )

①蔡伦   ②华佗   ③张仲景   ④张衡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纪录片《人类起源》在重塑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演变阶段后,生动地展现了500 万年前由猿到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古猿进化说 B . 女娲造人说 C . 神明后裔说 D . 上帝造人说
玄奘西游时唐朝在位的皇帝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唐高宗 D . 唐玄宗
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决定,这一机构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汉代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的官职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司隶校尉 D . 刺史
年,九百多个穷苦农,被征发到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不能按期到达。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阅读(    )
A . 《史记》 B . 《伤寒杂病论》 C . 《天工开物》 D . 《齐民要术》
秦朝时,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应该携带的货币是(    )
A . 铲形币 B . 刀形币 C . 圆形方孔半两钱 D . 蚁鼻钱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⑤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导致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 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四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从20世纪初开始,内燃机拖拉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拖拉机。20世纪40~50年代,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拖拉机及电力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土壤和作物得到精细准确的管理,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

——摘编自夏俊芳《现代技术革命与农业机械化》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图片_x0020_1328592135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1. (1) 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促使隋唐时期南方复种制出现的因素。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上半叶农业生产的变化及背景。指出20世

    纪9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 , 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