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B . 各国变法相继展开 C . 各国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 D . 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
大业元年,隋炀帝下令征集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四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大业六年,隋炀帝又在三国东吴已有的运道基础上开凿江南河。该工程对巩固我国的统一,发展南北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文中隋炀帝兴修的水利工程是(    )

A . 大运河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白渠
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春秋时期有众多的霸主,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下列今天哪一城市(   )
A . 西安 B . 南京 C . 咸阳 D . 洛阳
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这里赞扬的是(  )
A . 女娲 B . 黄帝 C . 炎帝 D . 大禹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作用是(    )

①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②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③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

A . 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B .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 . 统一度量衡 D .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失
(人名)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的学说后来集中在一书中。
下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这种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这种字体是(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草书 D . 楷书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秦朝到明清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到巩固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1. (1) 写出材料一中较早的两个帝王为加强监察制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但愿海波平”和材料三中的“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 (3) 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与以往相比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明

    清时期社会特征除此之外,又有了什么变化?

爱美之心远古有之。山顶洞人懂得爱美,是因为我们看到他们(   )
A . 掌握磨光技术 B . 会用装饰品装扮自己 C . 掌握钻孔技术 D . 会用骨针来缝制衣服
王老师让学生总结中国古代王朝开创的制度。下面总结对应正确的是(    )
A . 西周——王位世袭制 B . 秦朝——分封制 C . 唐朝——科举制 D . 元朝——行省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 (1) 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 (2) 从材料一中说明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 (3) 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写一项即可)

  4. (4) 材料三中的被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

  5. (5) 请你对这位皇帝进行简要评价。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成吉思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股取士,唯命是从)

材料一 清代名医徐灵眙作讽刺八股取士的《刺时文》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啼,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民族交融,共同繁荣)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松赞干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使吐蕃迅速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希望与唐和亲,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亲……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之后,双方友好相处,来往不断。

——摘编自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材料三 如图

  1. (1) 明朝的科举考试有哪些变化?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八股取士有何危害?
  2. (2)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事件。从中体现出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4. (4) 结合材料三的图及其文字,指出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资治通鉴》 D . 《道德经》
元朝建立后发动一系列血腥的兼并战争,很快统一了全国;而文天祥抗元留下美名千古传诵。对这两件事情的正确认识是(    )
A . 元朝统一兼并战争血腥而残暴,毫无积极意义,应该全面否定 B . 文天祥抗元是在阻碍国家统一,应该加以谴责 C . 这些历史事件没有什么正义非正义,胜者为王败者寇而已 D . 统一战争尽管血腥但是为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应该肯定,文天祥抗元是在反对蒙古的掠夺与残暴,同样应该肯定
半坡人种植的粮食作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