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材料一: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请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2. (2) 请根据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B.;C.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 . 部落联盟 B . 春秋争霸 C . 战国七雄 D . 秦灭六国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官僚、地主反对最激烈的一项是(   )
A . 保甲法 B . 农田水利法 C . 方田均税法 D . 青苗法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 . 张骞 B . 马可.波罗 C . 郑和 D . 戚继光
湖光山色秀美,人口达百万的南宋城市是(   )                                  
A . 泉州 B . 东京 C . 广州 D . 临安
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秦朝 D . 西周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下列哪一项措施与光武帝无关(    )
A . 释放奴婢 B .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C .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 . 削弱诸侯国势力
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是(    )

A . 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B . 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771年 C .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D . 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 C .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D .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此处代指(    )
A . 西晋 B . 北周 C . 隋朝 D . 梁朝
辽宋夏金时期是多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并立时期,下列各民族首领与其建立的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
A . 元昊——金 B . 耶律阿保机——契丹 C . 努尔哈赤——辽 D . 完颜阿骨打——西夏
简述安史之乱的影响。
为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理,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前朝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1) 材料一中图一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一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2. (2) 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3. (3) 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盛大开幕。下列历史人物为“一带一路”发展做出贡献的有(  )

①张骞    ②隋炀帝    ③郑成功    ④郑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图一,二,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2. (2) 材料二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历史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跟哪一位皇帝有关?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4. (4) 材料三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秦汉两个朝代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1) 根据以上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 (2) 材料一体现了这位皇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3. (3) 材料二中以人为鉴中的人指谁?

  4. (4) 材料三中说明这位皇帝认识到了什么重要问题?

医圣华佗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错误: ;订正: .

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已知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
A . 北京周口店 B . 陕西蓝田 C . 云南元谋 D . 山东大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