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汇来概括最为恰当(    )

A . 争霸 B . 伐虐 C . 分封 D . 变法
吐蕃的最高首领称(   )

A . 天可汗 B . 赞普 C . 藏王 D . 渤海郡王
北宋时期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B . 人才辈出局面的出现     C . 武将跋扈现象不得人心 D .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东汉末年“坐堂先生”“对症治疗”“治未病”“《伤寒杂病论》”这些热词在达官贵族、平民百姓间广为流传。根据以上热词判断所描述的人物是(    )
A . 李时珍 B . 华佗 C . 张仲景 D . 扁鹊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时,你可曾想到,这是我国哪里的原始居民对农业的贡献(  )

A . 元谋人 B . 半坡人 C . 河姆渡人 D . 北京人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递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一。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牌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的蜀郡郡守是谁?
  2. (2) 材料二统治者们采取了什么政策?
  3. (3) 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导致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A . 陈胜吴广欲夺权 B . 秦朝苛捐杂税沉重 C . 秦朝的残暴统治 D . 不能按期到达渔阳
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奔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一个仅延续两代的短命王朝,奠定了其后唐朝三百年的基业,也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以上描述的是(    )
A . 隋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清朝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

A . 齐桓公 B . 晋文公 C . 宋襄公 D . 楚庄王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A . 安史之乱 B . 七国之乱 C . 八王之乱 D . 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在江苏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青瓷器具,烧制技术达到很高水平,专家推测这些青瓷应当是人们当时日常生活用具,普遍使用,据此推测这些考古发现应是哪一时期(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魏晋南北朝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项目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 (1) 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 (2)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答出2点)?
下列人物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
A . 岳飞 B . 郑和 C . 戚继光 D . 文天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 (1) 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方面的进步?从图3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诚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
阅读材料:“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赏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 (1) 材料中的“朕”是指哪位皇帝?
  2. (2) 材料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
  3. (3) 他以上的治国思想对其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他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 选举制 B . 禅让制 C . 宗法制 D . 世袭制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在于(    )

A . 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 B . 简化制作过程 C . 扩大造纸原料来源,使之易得而又便宜 D . 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

A . 郑和下西洋 B . 玄奘西游 C . 鉴真东渡 D . 张骞通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