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修炼善良的心》一文,完成21——26题。(16分) ①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②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地纯洁、仁爱无私是善良,宽容、奉献是善良。人有善良,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蓬蓬勃勃;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③《格林童话》里有一个名为《星星银元》的故事,说一上小男孩穷得只剩下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当他在夜里赶路时,遇上了一个赤脚的光头小男孩,就把自己脚上的鞋子和头上的帽子给他;遇上一位寒冷的老人就把自己的衬衣和长裤给他。当他光着身子走在树林里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变成银元落在他的身旁。虽然这是个神话,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播种善良就是收藏希望。 ④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修炼善良之心。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世,强调心存善良;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个人修身,主张独善其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善良更有必要。和谐社会内在地包含着人民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其中人际关系和和谐非常重要,这需人们有一颗善良的心。 ⑤如何修炼善良之心呢? ⑥善良虽宝贵中金,却又是人人都可以学会养成的:只要能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你就善哉了。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善良虽博大如海,却又蕴于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之中: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为你倏然点亮的一盏灯;有时,它是寒冬里为你燃起的一盆火。更多的时候,善良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真诚的祝福。 ⑧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存仁爱,待人真诚,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 2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3分) 2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论述的。(2分)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修炼善良的心。(3分) 24.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阅读第⑥段,在下面横线上添加一句话,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2分) 作为领导干部,权为民所用,就是善良;作为医生,救死扶伤,就是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肯定有过善良之举,请概述一例。(3分)
答案:21.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整体感知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快速把握作者的观点要看标题、看开头、看结尾、看过渡句,还可以用事实论据反推论点。对于文题的分析与作者的观点的关系,作者以此为题,意在直截了当地亮出中心论点。 答案:示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良好的社会心态,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22.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整体把握文章写作角度及写作思路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为什么需要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怎样修炼一颗善良的心 23.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对于论述关键点的理解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结合文章项关于段及重点语句予以分析。 答案: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将善良蕴于简单而平易的细节之中;仁爱、真诚. 24.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引用论证指用名人的话,(或箴言俗语等)说明该论点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具有权威性,使文章言简意赅,更好地证明论点,更具有说服力。 答案:引证法,道理论证 论证了善良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奠定人们高尚精神和道德的重要品质。 25.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运用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是善良。 作为警察,除暴安良,就是善良。 26. 考查意图:重点考察考生议论文的个性表达能力,对文中涉及的观点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及素材积累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此类题围绕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有感而发。 答案:有一次,同学突然生病,我把他搀扶到医务室看病。(要概述原因和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