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2012年5月,疆独分子热比娅在日本期间奴颜婢膝地乞求日本右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   )时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A . 东汉 B . 西汉 C . 唐朝 D . 元朝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不能经历的事情是(  )

A . 到赵州桥上散步 B . 阅读雕版印刷《金刚经》 C . 用纸写字 D . 使用“交子”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黄帝部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 .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 .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度提高 C . 礼义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 . 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
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潜丘札记》记载:“河南郡在秦为三川郡,治荥阳县。故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这反映了秦朝(    )
A . 统一车轨 B . 推行郡县制 C . 统一货币 D . 实行分封制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③④⑤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
——摘自《史职官志》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 (3) 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 (4) 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 (5) 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是(    )
A . 秦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夏朝
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    )

A . 秦朝时期 B . 两汉时期 C . 三国两晋时期 D . 隋唐时期
在清朝前期,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大商帮,这些大商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城市的繁荣 B . 商业的发展 C . 人口的增加 D . 城镇的增加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
A . 国家统一 B . 发展生产 C . 开凿运河 D . 加强中央集权
在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中,制度的改革、生产工具的发明、文化的出现等等都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以下事物所代表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嵌绿松石的铜牌    ②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④北京人头像复原图   ⑤商代铜爵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⑤② C . ④③②①⑤ D . ④③②⑤①
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至_________,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
A . 巴尔喀什湖 B . 新疆 C . 陇西 D . 青海
位于拒马河畔的北京房山镇江营遗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遗址上发现了上万年前的房址、窑穴,出土了大量陶器、(见下图)石器、骨器,角器。镇江营遗址年代之久远,文化延续性之强,在北京地区绝无仅有。下列遗址中属于同时代的是:()

A . 元谋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蓝田遗址 D . 半坡遗址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畏兀儿、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三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1. (1) 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第九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墨子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主张(    )
A . 兼爱、非攻 B . 法治 C . 实行“仁政” D . 体现辩证思想

观察图,请在答题卡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条绘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海上行军的大致路线.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因繁荣而辉煌,因短暂而惋惜,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于589年灭陈,统一全国。文帝励精图治,发展政治经济,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材料二: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徵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

——《通典》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1. (1) 材料一中“隋文帝”是谁?哪一年建立的隋朝?
  2. (2) 从材料二中概括隋炀帝即位后的暴政。
  3. (3) 材料三中作者对大运河的开通持什么观点?
  4. (4)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大运河的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