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龙门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地点在(    )
A . 四川成都 B . 山西大同 C . 河南洛阳 D . 河南安阳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隋文帝灭掉(    )朝,中国重归统一。

A . B . C . D .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人数的皇帝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隋炀帝 D . 隋文帝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西汉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①司隶校尉     ②御史大夫     ③丞相     ④太尉     ⑤刺史

A . ①② B . ①⑤ C . ②④ D . ③④
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 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B . 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C . 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 D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 C . 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
它的起点在长安,终点在罗马。2000多年前,它将中国与意大利两个文明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指的是(    )
A . 丝绸之路 B . 瓷器之路 C . 海上丝绸之路 D . 一带一路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所创,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请问历史上灭南陈,实现统一的是谁(    )
A . 曹操 B . 孙权 C . 杨坚 D . 李世民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大促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A . 地中海沿岸 B . 孟加拉湾沿岸 C .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D . 马来半岛
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   )

A . 君权的强化 B . 君臣关系亲善 C . 君臣关系紧张 D . 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回答:

  1. (1)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著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哪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 (2) 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导致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该材料中的皇帝在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的?

  3. (3) 材料二中的“武后”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

  4. (4) 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最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5. (5) 其实好的一段统治历史时期与统治者重视人才是分不开的,这些人才中有敢于直谏皇帝,一生曾200多次向皇帝进谏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谁?唐朝曾有“房谋杜断”的说法,请问是指哪两个历史人物?

  6. (6) 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小明暑假跟随某旅行社去参观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他去的地方应该是(   )
A . 河南洛阳 B . 山西大同 C . 陕西西安 D . 甘肃敦煌
围绕“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这一问题,几位同学在网上发起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四位小网友的发言,你认为哪一位的观点最科学(    )

蓝色心雨  22:29:06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因此它是一个理想社会。

追风少年  22:29:39并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虽然不存在剥削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谈不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浅灰色的橡皮  22:30:29不是理想社会。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

草色青青  22:31:08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有尧、禹这些杰出的首领,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

A . 蓝色心雨 B . 追风少年 C . 浅灰色的橡皮 D . 草色青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史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中国人一向以汉唐为骄傲,宋朝则争议颇多。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第一次用“积弱积贫”这一词来评价宋朝。在政治上,宋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重用文臣削弱武将也导致宋军事实力的薄弱。虽有变法革新,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国内外也有许多史学家给宋代以极高的评价。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也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对宋朝的评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的观点,并就所拟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持论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十六国是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出现的各族割据政权的总称,它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    )

A . 后赵 B . 西秦 C . 北燕 D . 成汉
下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整理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咏唐诗,雅好唐乐,研习“唐绘”,行唐礼,穿唐服。同期的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中国文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日本为例说明唐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1771年,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是(   )
A . 平定噶尔丹叛乱 B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考古工作者在某原始居民遗址:发现干栏式建筑遗迹,还发现大量稻谷、稻壳和稻草相互混杂, 形成0.2-0.5米的推积层。该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婀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魏晋以来,伴随西方佛教的迅速传播,中原大地礼佛之风盛行,曾经被我们视为封建迷信的宗教却充当了文化交流的使者。文中的“佛教”产生于(    )
A . 印度 B . 麦加 C . 埃及 D . 巴比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