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1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B . 4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m C . 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m/s D . 4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
色环电阻是一种常用的电阻元件,可以通过看色环就知道电阻值,通常有四环和五环电阻,色环电阻对照表如图所示:

  1. (1) 如表格上图所示色环电阻阻值为 。(该四环电阻从左至右各环的颜色依次是:红色、红色、黑色、金色)
  2. (2) 某学习小组为了检测该电阻是否符合要求,需要精确测量该色环电阻 的阻值。实验室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 (量程 ,内阻为

    电流表 (量程 ,内阻为

    电压表 (量程 ,内阻约

    电源 (电动势约为 ,内阻约为

    定值电阻 ,允许最大电流

    滑动变阻器 ,允许最大电流

    滑动变阻器 ,允许最大电流

    单刀单掷开关 一个,导线若干

    电流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字母代号)

  3. (3) 请在方框中画出测量电阻 ,的实验电路图。(所用器材用对应的符号标出)
  4. (4) 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示数为 时,电流表示数为 ,则待测电阻阻值 ,该色环电阻(填“是”或“不”)符合要求。
如图为一辆汽车紧急刹车后的照片。假设汽车刹车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若已知刹车的位移和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可以算出汽车的质量 B . 可以算出汽车的加速度 C . 可以算出汽车刚刹车时的速度 D . 可以算出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
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现象,是由于分子的而产生的.

2021年4月16日,义乌市第十二届羽毛球锦标赛在市文化广场举行,比赛共吸引了来自街道及机关单位的22支代表队近240名选手参赛。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比赛现场拍到一张球拍击球的照片,由于选用的曝光时间(十五分之一秒)太长,照片非常模糊,现把照片中球拍部位用黑线圈出来。请你估算并判断下列哪组数据能大致能反映运动员当时的挥拍速度大小(   )

A . 6km/h B . 60km/h C . 200km/h D . 360km/h
汽车在水平直线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司机立即紧急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这段时间汽车仍保持原速)。
  1. (1) 汽车减速时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汽车才不会撞上障碍物?
  2. (2) 若司机是酒后驾驶,人与车的反应时间之和为3s,汽车减速时加速度大小为1.8m/s2 , 汽车会否撞上障碍物?若否,说明原因;若会,求汽车撞上障碍物的车速是多大。
电磁波遇到某些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现象,雷达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一次,某雷达站正在观察一架飞机飞行,若飞机正向雷达站飞来,从某时刻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到接收到反射的电磁波历时200微秒,隔4秒种后再观测,从发出电磁波到接收到反射的电磁波历时186微秒,则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在t=0时刻开始沿y轴做简谐运动,它激起的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经一小段时间停止振动。当t=0.15s时,波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波恰好传到P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点频率是5Hz B . 波长是0.4m C . 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D . P点振动的总时间为0.015s E . Q点再经0.05s停止振动
              
  1. (1)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的影响。选择小球时,应选择下列的____
    A . 实心小铁球 B . 空心铁球 C . 实心小木球 D . 以上三种球都可以
  2. (2)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斜槽末端要,且要求小球要从释放,现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边长L=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所示,小球由A到B位置的时间间隔为s,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m/s。

某同学欲采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等器材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测得A和B两滑块上遮光片的宽度均为d;

②安装好气垫导轨和光电门,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③利用固定在气垫导轨两端的弹射装置,使滑块A、B分别向左和向右运动,测出滑块A、B在碰撞前经过光电门过程中挡光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

④观察发现滑块A、B碰撞后通过粘胶粘合在一起,且运动方向与滑块A碰撞前运动方向相同。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为验证滑块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除了上述已知条件外,还必须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 . A,B两滑块(包含遮光片)的质量m1、m2 B . 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 C . 碰撞后滑块B再次经过光电门b时挡光时间Δt D . 碰撞后滑块A再次经过光电门a时挡光时间
  2. (2) 为了验证滑块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请用上述实验过程测出的相关物理量,表示需要验证的关系式是:
  3. (3) 有同学认为利用此实验装置还能计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请用上述实验过程测出的相关物理量,表示出A、B系统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不计空气阻力情形下将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上升时间为t1 . 若在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的一半处放置水平挡板,仍将该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原位置竖直上抛,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时间为t2,则(    )
A . B . C . D .

质量为m的小球由轻绳ab分别系于一轻质木架上的A点和C点,如图所示,当轻杆绕轴BC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a在竖直方向,绳b在水平方向,当小球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绳b被烧断的同时杆子停止转动,则(  )

 

A

小球仍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B

在绳b被烧断瞬间,a绳中张力突然增大

 

C

若角速度ω较小,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

 

D

若角速度ω较大,小球可能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1=-13.6 eV,当处于n3的激发态时,能量为E3=-1.51 eV,则:

(1)当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基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是多少?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

(3)若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则在跃迁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我国前期发射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下列关于这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卫星正常运行时一定处于赤道正上方,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

B. 该卫星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如果知道该卫星的周期与轨道半径可以计算出其质量

D.该卫星正常运行时轨道也可以经过地球两极

如图所示,B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连接得有一段轻弹簧;A球以3m/s的速度向B运动,已知A的质量2kgB的质量1kg

1)整个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是多少?

2A与弹簧分离时,AB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倾角α=45°、高H=4m的斜面,在斜面上方固定放置一段由内壁光滑的圆管构成的轨道ABCD,圆周部分的半径R=mAB与圆周相切于B点,长度为,与水平方向夹角θ=60°,轨道末端竖直,已知圆周轨道最低点C、轨道末端D与斜面顶端处于同一高度。现将一质量为0.1kg,直径可以忽略的小球从管口A处由静止释放,g=10m/s2

1)求小球在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小球与斜面碰撞(不计能量损失)后做平抛运动落到水平地面上,则碰撞点距斜面左端的水平距离x多大时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最大?最大位移是多少?

如图5-4-4所示,用手通过弹簧拉着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受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手的拉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

C.弹簧弹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D.手的拉力和物体重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5-4-4

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C.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

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调节可变电阻R的阻值,使电压表V的示数增大U,在这个过程中

A.电阻R 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少量一定等于U

 B.通过电阻 的电流增加,增加量一定大于UR1

 C.路端电压增加,增加量一定小于U

 D.通过电阻R2的电流减小,减少量一定小于UR2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直杆上,杆足够长,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F=kv(k为常数,v为环的速率),则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不可能为

A. B.
C. 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