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 .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 .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 .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地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 .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 .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本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质量为1.4×103kg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某一弯路的半径为28 m,g=10 m/s2.试求:
  1. (1) 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在该弯路上行驶的最大速度vm
  2. (2) 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刚驶上弯路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f
北斗卫星导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现在卫星组网已经完成。对其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理解正确的是(   )
A . 它运行角速度跟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B . 它可以静止在北京的正上方 C . 它定点在距地面约为42000千米的高空 D . 它自东向西运行
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图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 填“d”或“e”)点得到的值较小,用( 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

均匀导线制成的单匝正方形闭合线框abcd,每边长为L,总电阻为R。将其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上方h处,如图所示。线框由静止自由下落,线框平面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cd边始终与水平的磁场边界平行。当cd边刚进入磁场时:

  1. (1) 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2. (2) 求c、d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
  3. (3) 若此时线框加速度恰好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线框总质量m。
吸盘挂钩的工作原理如图甲、乙所示。使用时,按住锁扣把吸盘紧压在墙上(如图甲),吸盘中的空气被挤出一部分。然后将锁扣扳下(如图乙),让锁扣以盘盖为依托把吸盘向外拉出,这样吸盘就会牢牢地被固定在墙壁上。若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拉起吸盘的过程中,吸盘内气体的温度始终不变,则在拉起吸盘后,吸盘内气体的压强与拉起前的相比(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吸盘内空气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空气的密度,吸盘内气体的内能(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此过程中吸盘内的气体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图片_x0020_100009

平常所说的“地球在公转”“太阳东升西落”,所指的参考系分别为(   )

A . 地球、地球 B . 地球、太阳 C . 太阳、地球 D . 太阳、太阳
如图所示是教师上课做的一个演示实验,将中间开孔的两块圆饼状磁铁用一根木棒穿过,手拿住木棒(保持水平)使磁铁保持静止,当手突然释放,让木棒和磁铁一起下落时,发现两块磁铁向中间靠拢并吸在一起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手拿住静止时,任意一块磁铁所受的磁力小于木棒对它的静摩擦力 B . 手拿住静止时,任意一块磁铁所受的重力大于木棒对它的弹力 C . 放手下落时,由于失重现象,使木棒与磁铁间弹力发生变化 D . 放手下落时,磁铁惯性减小
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经时间t后物体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  )

A . gttanθ B . C . gtsinθ D . gtcosθ
某天,小明在上学途中沿人行道以v1=1m/s的速度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以v2=15m/s的速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此时他们距车站x=50m.为了乘上该公交车,他加速向前跑去,最大加速度a1=2.5m/s2 , 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6m/s.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x0=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t=7s,之后公交车启动向前开去,次站不再停.(不计车长)求:

  1. (1) 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a2大小是多少?

  2. (2) 若小明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通过计算分析他能否乘上该公交车.

如图,回旋加速器的核心部分是分别与高频交流电极相连接的两个D形金属盒,两盒间的狭缝中形成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使粒子在通过狭缝时都能得到加速,两D形金属盒处于垂直于盒底的匀强磁场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增大匀强电场间的加速电压,可以增大带电粒子射出时的速度 B . 增大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可以增大带电粒子射出时的速度 C . 增大匀强电场间的加速电压,可以减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 D . 只要加速电压和D形金属盒大小不变,带电粒子射出的动能就相同
在光滑水平面上充满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被拉直的绝缘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着带正电的小球,轻绳与水平面平行,OB与电场线平行.若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水平面摆动到B点,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此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球的动能先变小后变大 B . 小球的切向加速度一直变大 C . 小球受到的拉力先变大后变小 D . 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一量程为1mA电流计的内阻。

⑴按图中的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B端,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 ,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读数为U1(指针偏转超过量程的三分之一),电流计满偏。

⑵闭合开关S1 , 反复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1 , 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到满偏量程的三分之二。读取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R0= 190Ω。

⑶电流计的内阻Rg=Ω。

⑷该实验测得电流计的阻值真实值(填“>”、 “<”、 “=”)(只考虑系统误差)。

⑸该实验中电阻R1的作用是∶

⑹同学要将该电流计改装为量程为20mA的电流表。将阻值为 R2的定值电阻与1mA电流计连接,进行改装。然后利用一标准毫安表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虚线框内是改装后的电表)。

①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

②定值电阻R2= Ω。

如图中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bc三个物体的运动.通过目测,判断哪个物体的加速度最大,并说出根据,然后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加速度大小,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

图片_x0020_1093559269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下列使用了电动机的电器是(   )

A . 电风扇 B . 电饭锅 C . 洗衣机 D . 日光灯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时,位移可能相同

如图以y轴为边界,右边是一个水平向左的E1=1×104N/C匀强电场,左边是一个与水平方向成45°斜向上的E2=×104N/C匀强电场,现有一个质量为m=1.0g,带电量q=1.0×106C小颗粒从坐标为(0.10.1)处静止释放。忽略阻力,g=10m/s2。 求

1)第一次经过y轴时的坐标及时间

2)第二次经过y轴时的坐标

关于曲线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A.作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化

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

D.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有可能是曲线运动

将速度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输入电脑,电脑某应用程序可以自动绘制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图为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玩具小车运动时的v-t图象,由此可知

   A.小车在桌面上做曲线运动,图中曲线即为小车运动的实际轨迹

   B.小车先正向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后反向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

   C.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

   D.图中曲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小车的位移,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小车的位移约为0.8 m

处于竖直状态的弹簧下端悬挂一小球时.其拉力为T。现使小球靠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亓使弹簧仍保持竖直方向,则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为

       ATcos        BTsin       

       C0     DT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