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B点时重锤的动能EKB=3.60×10-2J,记录C点时重锤的动能EKC=J;重锤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变化量是J,动能变化量是J,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如图所示,升降机内有一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物体,开始时升降机做匀速运动,物块相对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 )
⑴将三根橡皮筋的一端都拴在一个图钉O上。将这三根橡皮筋的另一端分别再拴一个图钉A、B、C,此时四个图钉均未固定在板上;
⑵另一同学用刻度尺测出橡皮筋的自由长度L0;
⑶使三根橡皮筋互成适当角度适度拉伸(不超过弹性限度),稳定后把图钉A、B、C钉在木板上,再将图钉O固定在木板上,需要记录、测出、;
⑷分别算出三根橡皮筋的伸长量x1、x2、x3。选择合适的比例标度,将x1、x2、x3按一定的标度表示出来。以x1、x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其对角线OF,如图1所示。比较OF与的长度和方向,若两者大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且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则达到实验目的;
⑸如图2所示,把图钉O从木板上松开,保持力F3不变(即相当于三条橡皮筋的结点O和x3不变),且F1起始位置与F3垂直,另外保持F1、F2夹角不变,F1、F2从图示位置顺时针缓慢转过一个锐角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F1一定逐渐变大 B.F1可能先变大后变小
C.F2一定逐渐变小 D.F2可能先变大后变小
①在A与墙壁碰撞的过程中,墙壁对A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
②A、B滑上圆弧轨道的最大高度。
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的波长越长,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越大
B.入射光的频率越高,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越大
C.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紫光,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变大
D.保持双缝的间隙不变,光屏到缝的距离越大,屏上明暗相间的条纹间越大
如图为某探究小组设计的测量弹簧弹性势能的装置,小球被压缩的弹簧弹出后作平抛运动(小球与弹簧不相连),现测得小球的质量为m,桌子的高度为h,小球落地点到桌边的水平距离为s,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为 ____ .
如图甲所示,横波1沿BP方向传播,B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横波2沿CP方向传播,C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丙所示。两列波的波速都为20cm/s。P质点与B质点相距40cm,P质点与C质点相距50cm,两列波在P质点相遇,则P质点振幅为 ( )
A.70cm B.50cm C.35cm D.10cm
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探路兵发射升空,为计划于2017年左右发射的“嫦娥五号”探路,并在8天后以“跳跃式返回技术”成功返回地面.“跳跃式返回技术”指航天器在关闭发动机后进入大气层,依靠大气升力再次冲出大气层,降低速度后再进入大气层.如图所示,虚线为大气层的边界.已知地球半径R,地心到d点距离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在b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嫦娥五号”在d点的加速度小于
C.“嫦娥五号”在a点速率大于在c点的速率
D.“嫦娥五号”在c点速率大于在e点的速率
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选用的油酸酒精溶液浓度为a,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N滴上述溶液,量筒中的溶液体积增加1mL.若把一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足够大的盛水浅盘中,油酸在水面展开稳定后形成的油膜形状如图所示.若每一小方格的边长为L(单位:cm),油膜约占x个小格.这种估测方法是将形成的油膜视为 油膜,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 mL,估测的分子直径为 cm.(用题中给的字母和数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