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1. (1) 为了研究滑动变阻器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分别用最大阻值是5 Ω、50 Ω、2 000 Ω的三种滑动变阻器做限流电阻。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的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做出电压表读数U随滑片移动距离x的关系曲线a、b、c,如图乙所示。如果待测电阻两端电压需要有较大的调节范围,同时操作还要尽量方便,应选择图中的(选填“a”“b”或“c”)所对应的滑动变阻器。

  2. (2)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及电阻R1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待测电阻R1 , 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很大),电阻箱R(0~99.99 Ω),单刀单掷开关S1 , 单刀双掷开关S2 , 导线若干:

    ①先测电阻R1的阻值。将该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

    A.闭合S1 , 将S2切换到a,调节电阻箱,读出其示数R0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1

    B.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C.电阻R1的表达式为R1=

    ②该同学已经测得电阻R1=2.8 Ω,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其做法是:闭合S1 , 将S2切换到a,多次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由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丁所示的 图线,则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

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其中a球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b球沿光滑斜面下滑,c球沿 光滑圆弧下滑。不计空气阻力。

  图片_x0020_100008

  1. (1) 从释放到运动至地面的过程中,a、b和c三个小球所受重力做的功分别为Wa、Wb、Wc , 则(   )
    A . Wa>Wb>Wc B . Wa<Wb<Wc C . Wa=Wb=Wc D . Wa<Wb=Wc
  2. (2) b小球从释放到运动至地面的过程中,(   )
    A . 动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B . 动能减少,机械能增加 C . 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 . 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3. (3) 从释放到运动至地面的过程中,c小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   )
    A . 变小 B . 变大 C . 不变 D . 先变大后变小
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是(   )
A . 速度 B . 时间 C . D . 能量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1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波中某振动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象(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则图2可能是图1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线(   )

A . x=0处的质点 B . x=2m处的质点 C . x=4m处的质点 D . x=6m处的质点
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半径越大,周期越小 B . 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C . 所有卫星的周期都相同,与半径无关 D . 所有卫星的周期都不同,与半径无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   B . 脱脂棉脱脂的目的在于使它从不被水浸润变为可以被水浸润,以便吸取药液   C .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D . 在空间站完全失重的环境下,水滴能收缩成标准的球形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 . 在一定温度下,当人们感到潮湿时,水汽蒸发慢,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B .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 C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D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我国的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里程数全球第一。当列车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时,列车加速,当牵引力逐渐减小但始终大于等于阻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列车的速度也减小 B . 列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 . 列车的加速度在减小,减到零时列车静止 D . 列车的加速度在减小,减到到零时列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如图所示的稳恒电路中,R1=2 Ω,R2=4 Ω,R3=11 Ω,那么通过电阻R1、R2、R3的电流强度之比I1: I2: I3 为(  )

A . 1:2:3 B . 3:2:1 C . 2:1:3 D . 3:1:2
如图所示,一圆形金属线圈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匀强磁场垂直于桌面竖直向下,过线圈上A点作切线 与线圈在同一平面上.在线圈以 为轴翻转180°的过程中,线圈中电流方向(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始终为A→C→B→A B . 先为A→C→B→A后为A→B→C→A C . 始终为A→B→C→A D . 先为A→B→C→A后为A→C→B→A
描绘出平拋运动轨迹可求拋出速度,A是一块平面木板,在其上等间隔地开凿出一组平行的插槽(图中 …)间距均为 。把覆盖复写纸的白纸铺贴在硬板B上。实验时依次将B板插入A板的各插槽中,每次让小球从斜轨的一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打完一点后,把B板插入后一槽中并同时向纸面内侧平移距离d。实验得到小球在白纸上打下的若干痕迹点。

图片_x0020_100011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
  2. (2) 每次将B板向内侧平移相同的距离 ,是为了
  3. (3) 在图中绘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平抛运动初速度公式为:(已知 用表示)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 时乙在甲前,甲、乙运动的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沿相反方向运动 B .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 . 甲和乙可能相遇两次 D . 时,甲、乙速度相同

如图所示,一电容器的两极通过电阻始终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大 B . 电阻上有a流向b的微弱电流 C .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D .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从斜面上某一位置开始,每隔0.1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小球后,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照,如图所示,测得两球间距xAB=15cm;xBC=20cm,由此可计算得小球的加速度是   m/s2,拍摄时B球的速度是     m/s,拍摄时C、D球之间的距离是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g的砝码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12.50g的砝码换成500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A.50 g               B.200 g              C.500 g               D.550 g

如图所示,长度为l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的大小可以忽略)。

1)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小球保持静止。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力F的大小;

2)由图示位置无初速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

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1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释放)、网兜。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1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

1)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小球直径为_______________cm

2)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不变,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则htgv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h=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物体C放在水平面上,物体B放在C上,小球A和物体B之间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若与物体B连接的悬线竖直、两滑轮间的线水平,且不计滑轮与细线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滑轮与线间的摩擦。把A拉到某位置(低于滑轮)由静止释放,使A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在A摆动的过程中,BC始终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CB的摩擦力方向有时可能沿斜面向下

B.物体CB的摩擦力有时可能为零

C.地面对C的摩擦力有时不为零

D.物体C对地面的压力有时可以等于BC重力之和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2m、m的小滑块A、B,其中A套在固定的竖直杆上,B静置于水平地面上,A、B间通过铰链用长为L的刚性轻杆连接。一轻弹簧左端与B相连,右端固定在竖直杆上,弹簧水平。当α=30°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此时将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时α变为45°,整个运动过程中,A、B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A下降过程中( )

A. 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mgL
C. 竖直杆对A的弹力一定大于弹簧弹力
D. A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前,地面对B的支持力小于3mg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