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如图所示,倾角 =30°的斜面上有两根足够长的平行导轨L1、L2 , 其间距d=0.5m,底端接有电容C=2000μF的电容器。质量m=20g的导体棒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不计。整个空间存在着垂直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2T。现用一沿导轨方向向上的恒力F1=0.54N作用于导体棒,使导体棒从静止开始运动,经t时间后到达B处,速度v=5m/s。此时,突然将拉力方向变为沿导轨向下,大小变为F2 , 又经2t时间后导体棒返回到初始位置A处,整个过程电容器未被击穿。求:

图片_x0020_100028

  1. (1) 导体棒运动到B处时,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
  2. (2) t的大小;
  3. (3) F的大小。
课外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一组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备有器材如下:

A.电流传感器1;                                 B.电流传感器2;

C.定值电阻R0(阻值为4k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E.开关和导线若干。

小组成员发现上述器材中没有电压传感器。但有两个电流传感器,于是共同设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完成实验。

  1. (1) 按图甲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传感器2的示数为I20 , 被测电池组的电动势表示为E,电池组的内阻为r,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I10=。(用I20、R0、E和r表示)
  2. (2)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获得多组电流传感器1和电流传感器2的数据。兴趣小组用测出的实验数据作出I1-I2图像如图乙所示。在数据分析时,发现电流传感器1的示数I1总是远远小于电流传感器2的示数I2。经过共同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是造成的,决定将I2看成干路电流,写出I1-I2关系式,兴趣小组继续分析图乙的图线,得出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V、内阻r=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长度单位m、时间单位s、质量单位kg C . 物体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D .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一定不能做曲线运动
如图甲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l:100,其输入电压如图乙所示,远距离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0Ω.降压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警报警系统原理图,其中R1为一定值电阻,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当温度升高时其阻值变小.电压表V显示加在报警器上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未出现火警时,升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750kW.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降压变压器副线圈输出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B . 远距离输电线路损耗功率为180kw C . 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D . 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输电线上的电流变大
某实验小组用弹簧测力计和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量角器圆心O的正上方A点,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

  1. (1) 实验步骤如下:

    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再次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出绳套1的拉力F1′=

    ④比较,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2) 将绳套1由0°方向缓慢转动到60°方向,同时保持绳套2沿120°方向不变,此过程中仍旧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点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 . 逐渐增大 B . 先增大后减小 C . 逐渐减小 D . 先减小后增大
如图所示,L为自感线圈,通过恒定电流时电阻为零,L1、L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9

A . K闭合时,L1闪亮一下熄灭 B . K闭合稳定后,L1、L2一样亮 C . K断开时,L2灯逐渐熄灭 D . K断开时,L2灯立即熄灭
如图一个电容器与电池相连,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容器电容增大 B . 电容器极板电量增加 C . 在增大极板间距离过程中,电路中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D . 原来静止在电容器极板间的电荷将向上加速运动
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A . B .     C . D .
设地球质量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是月球半径的4倍,若探测器甲绕地球和探测器乙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相同,则(   )

A . 甲与乙线速度之比为9:2 B . 甲与乙线速度之比为1:9 C . 甲与乙向心加速度之比为81:1 D . 甲与乙的运动周期之比为1:1
             
  1. (1) 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可以等效为环形电流。设氢原子的电子以某一速率在一圆周轨道上绕核运动,已知运动周期为T,电子的电荷量为e,等效电流为
  2. (2) 手电筒中的干电池给某小灯泡供电时,电流为 ,在某次接通开关的10s时间内,一节干电池中有焦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 N+ He→817O+ H,发现中子 B . 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 Be+ He→612C+ n,发现质子 C .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 Al+ He→ P+ n,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 D . 1905年爱因斯坦发现质能方程:E=mc2 , 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为测定某点的电场强度,在该点放一电荷量为-q的检验电荷,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1;再在该点改放另一电荷量为+2q的检验电荷,测得电场强度为E2。则(   )
A . E1>E2 , 方向相反 B . E1<E2 , 方向相同 C . E1=E2 , 方向相反 D . E1=E2 , 方向相同
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
A . 速度一定不断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B . 速度一定不断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 C . 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不断改变 D . 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如图,置于圆形水平转台边缘的小物块随转台缓慢加速转动,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物块恰好滑离转台开始做平抛运动.现测得转台半径R=0.5m,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0.8m,物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 (1) 物块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0

  2. (2) 物块的落地点与转台的圆心O之间的水平距离.

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三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abc , 以不同的速率沿着AO方向对准圆心O射入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带电粒子只受磁场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a粒子速率最大 B . c粒子速率最小 C . a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D .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a<Tb<Tc

一轻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系着质量均为m的物体ABA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M点,B悬在空中,现用水平恒力F拉物体A,当物体AM点向前运动了s,到达N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此时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如图所示,设轻绳的拉力为T,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到过N点时

B.物体AMN过程中,先加速度后减速度

C.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等于B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D.若到N点撤去拉力F,当A再回到M点时,其动能小于Fs

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 ,在赤道的大小为 g ,已知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T ,引力常量为 G ,则地球的质量为(

A B C D

阻值为10 Ω的电阻接到电压波形如图所示的交流电源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的有效值为10 V

B.通过电阻的电流有效值为A

C.电阻消耗电功率为5 W

D.电阻每秒钟产生的热量为10 J

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ab所示, …  (    )

A.ab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ab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C.a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b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

D.a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b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利用氦—3He和氘进行的聚变安全无污染,容易控制.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每个航天大国都将获得的氦—3作为开发月球的重要目标之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执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评估月球中氦—3的分布和储量.已知两个氘核(H)聚变生成一个氦—3,则该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H的质量为m1 He的质量为m2,反应中新产生的粒子的质量为m3,光速为c , 则上述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