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物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但并非所有的波都能发生偏振现象 B . 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 C .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 . 一束白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形成彩色条纹,是因为玻璃三棱镜吸收了白光中的一些色光 E . 火车过桥要慢行,目的是使驱动力频率远小于桥梁的固有频率,以免发生共振损坏桥梁
分子间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分子间的距离从开始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B . 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 C . 分子势能减小 D . 分子势能增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械波的振幅与介质有关,与波源无关 B .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波源有关,与介质无关 C . 医院用的“彩超”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D . 形成纵波的质点,随波一起发生迁移
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 ,理想电压表示数为2V ,理想电流表示数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R3的阻值为12Ω B . R3的阻值为10Ω C . AC两端的电压为4.4V D . AC两端的电压为2.4V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填“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打点的时间间隔为s,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
如图所示,一根长L=0.2m的金属棒放在倾角为θ=370的光滑斜面上,并通以I=5A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0.6T,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恰能静止在斜面上,则

  1. (1) 该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多少?
  2. (2) 该棒的重力为多少?
如图所示,物体A重40N,物体B重20N,物体A放在水平面上,物体B用细绳系住,A与B、A与地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1,假设压力相同时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现用力F向右拉物体A。

图片_x0020_100018

  1. (1) A向右滑动时,B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绳的拉力大小分别是多少?
  2. (2) 欲将A向右拉动,拉力F至少为多大?
有一种打积木的游戏,装置如图所示,三块完全相同的积木叠放在靶位上,长为L,积木B与C夹在固定的两光滑薄板间,一钢球用长为R且不可伸长的轻绳挂于O点,钢球质量与每块积木的质量相等;游戏时,将钢球拉到与O等高的P点(保持绳绷直)由静止释放,钢球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积木A发生弹性碰撞,积木A滑行一段距离s(s>2L)后停下,又将钢球拉回P点由静止释放,落下后与静止的积木B发生弹性碰撞,积木B向前滑行与积木A碰撞后,以共同速度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碰撞时间极短。求

  1. (1) 钢球与积木A碰撞前、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 (2) 动摩擦因数;
  3. (3) 积木B滑行的距离。
如图所示,质量的物体在大小、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在粗糙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物体的速度达到了 ,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1. (1) 这个过程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2. (2)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
如图所示,将不同材料制作的甲、乙细管竖直插入水中,甲管内水面低于管外水面,乙管内水面高出管外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与甲管的现象叫做浸润,水与乙管的现象叫做不浸润 B . 与甲管接触附着层内的水分子之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 C . 两图现象均是毛细现象 D . 用乙管材料制作防水衣防水效果比甲管材料好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功率P、速度v0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为F0.在t1时刻,司机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为 ,此后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t2时刻,汽车又恢复到匀速运动状态。有关汽车牵引力F、速度v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t2后的牵引力仍为F0 B . t2后的牵引力小于F0 C . t2后的速度仍为v0 D . t2后的速度小于v0
若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则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   )

A . 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B . 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 C . 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 . 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采用分光法找到了两束相干光源。1834年,洛埃利用平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甲所示,为单色光源,为平面镜,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和经过平面镜反射的光形成一对相干光源。设光源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 , 光的波长为 , 在光屏上形成如图乙所示干涉条纹。

  1. (1) 用某种单色光做干涉实验时,光屏上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的表达式,其中的大小由上图丙中的毫米刻度尺读出,的大小由上图丁中的游标卡尺读出,
  2. (2) 已知光屏上第一条亮条纹到第七条亮条纹之间间距为 , 则该单色光的波长nm。(结果保留整数)

如图所示,矩形线圈的匝数为n,线圈面积为S,线圈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外电路电阻为R,在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不计转动中的一切摩擦),求:

 

(1)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

(2)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

以初速为,射程为的平抛运动轨迹制成一光滑轨道。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轨道顶端滑下,当其到达轨道底部时,物体的速率为            ,其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为            

如图所示,在空间建立直角坐标系,坐标轴正方向如图所示。空间有磁感应强度为B=1T,方面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IIIIIIV象限(xy)有电场强度为E=2N/C,竖直向下的电场。光滑1/4圆弧小管道(管的直径略大于B球直径),圆心O',半径为R=4m,小圆管底端位于坐标轴原点O。质量为m=1kg,带电q1=-1C的小球AO'处水平向右飞出,经过一段时间,正好运动到O点。质量为m2=2kg,带电q2=2C的小球B从小圆管顶端(与圆心等高处)静止释放,与A同时运动到O点并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生成小球C。小球ABC均可视为质点,所在空间无重力场作用。

(1)小球AO'处的初速度为多大;   (2)碰撞完成后瞬间,小球C对圆管轨道的压力;

(3)小球CO点飞出后的瞬间,将磁场方向改为竖直向上。分析C球在后续运动过程中,又回到y轴时离O点的距离。

20121123日上午,舰载机歼-15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航”上成功起降。可控核反应堆是驱动航空母舰的理想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重核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获得动力。是若干核反应的一种,其中n为中子,X为待求粒子,X的个数,则X      (选填“质子”、“中子”、“电子”),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描述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B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

    C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

    D  康普顿效应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特征

    E  光电效应实验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波一定存在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机械波

B、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C、参与振动的质点的振动频率是由波源决定的,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D、波源振动的越快,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就越大

2009年被确定为国际天文年,以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400周年。从伽利略的窥天创举,到20世纪发射太空望远镜——天文卫星,天文学发生了巨大飞跃。2009514,欧洲航天局又发射了两颗天文卫星,它们飞往距离地球约160万公里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图中L2)。L2点处在太阳与地球连线的外侧,在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卫星在该点始终能与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视为圆周运动),且时刻保持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不受太阳的干扰而进行天文观测。不考虑其它星球影响,下列关于工作在L2点的天文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离地球的距离比地球同步卫星离地球的距离小

    B.它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大

    C.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它绕太阳运行的角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角速度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