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四年级语文试题

想“飞进太阳里”却“落到了水沟里”的那粒豌豆认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下列对这粒豌豆的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随遇而安,理想远大 B . 重视荣誉,不甘落后 C . 安自尊大,目空一切
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男人白天去耕田除草,妇女夜间把麻搓成麻线、麻绳。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蝴蝶的家(节选)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需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 , 就连树林里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躲避——   喧嚷——

  2. (2) 读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填写。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看到了,听到了,由此想到了

  3. (3) 读一读选义,从不同角度提两个思考题。

    ①内容理解:

    ②表达方法:

  4. (4) 品读文段中带点的词语,赏析这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密集:斜挂:

    冲洗遍了:

为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开(jiē  xiē)     敏(ruì  dǔn)     立(qí  yì)

雾(báo  bó)    时(shà  jiē)    投(jiànɡ   xiánɡ)

(qū  qǔ)    女(shǎo  shào)

课外阅读。

童心的天堂

    早晨,阳光下,一个孩子蹲在一(棵  颗)小草前,凝视着草叶上的一颗露珠。

    母亲走过来,看孩子在干什么。

    “妈妈,这草叶上的露珠怎么会越来越小呢?”

    “被阳光蒸发了。”

    “最后,整个露珠都会蒸发掉吗?”

    “孩子,会的。”

    “多美的露珠啊!就这样消失了,多可惜呀。”

    只见孩子伸出手掌,小心地盖在露珠的上方。

    “孩子,你在(做  作)什么呢?”

    “我在为露珠遮挡蒸发它的阳光。”

    “这样做是没用的,最后露珠都会消失的。”

    孩子说了一句话,令母亲回味了许久:“妈妈,这样(至  致)少可以为露珠遮住一些阳光,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冬天,母亲和孩子堆着雪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有了。

    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

    母亲问,还差点什么呢?

    孩子突然解开棉衣的(钮  纽)扣。

    母亲赶忙劝阻,说解开纽扣会冻着的。

    孩子说,这么冷的天气,雪人一点衣服也没穿,更会冻着。

    说完,孩子把从身上脱下的棉衣,披在了雪人的身上。

    深秋,叶子纷纷从树梢落下来。

    “妈妈,现在怎么不刮风呢?”

    “现在刮风不是很冷吗?你为什么想要刮风呢?”

    “__________刮风,这些落叶__________可以乘着风轻轻地落到地上,就不会摔得那么疼了。”

    “孩子,见别人摔倒了,当你懂得去疼别人时,你的心就是垫在地上的棉絮,摔倒的人,就不会感到那么疼了。”

  1. (1) 选出文章括号中正确的字。
  2. (2) 在文章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造句。
  3. (3) 草叶上的露珠为什么会越来越小?(    )
    A . 因为阳光的照射。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露珠就不会变小。 B . 蒸发掉了,但是露珠不会全部消失。 C . 因为水分蒸发掉了,即使没有阳光的照射,露珠也会全部消失。 D . 被草叶吸收了。
  4. (4)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5. (5) 文章最后一句:“今后我要多疼别人,让大地多垫些棉絮。”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给下面的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耀    尘    

       

照样子写句子

例: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宝贵的生命被战争夺去了。

①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

②国旗覆盖着他的遗体。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句中的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

选字填空

戎  绒  戒     毛     兵    

唯  谁  准     一     确     是

竞  竟  京      北     究     

课内阅读。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 (1) 这首小诗中,诗人把类比成,把类比成
  2. (2) 诗中第一个“风雨”指的是。第二个“风雨”指的是
  3. (3) 诗中“躲”字表达了诗人对之情。
  4.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赞颂。
按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

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

“梨花”指的是——

根据课文《最佳路径》内容回答

格罗培斯终于完成了迪斯尼乐园路径的设计,并带着他的设计来到了世界建筑的评选现场。假如你就是格罗培斯,你会怎样向专家和评委介绍你的设计?假如你是专家或者评委,你会怎样评价格罗培斯的设计?假如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说出自己的感受?请从上面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写一写。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眼中的色彩

    ①在正常人的眼中,能看到红的花,绿的树,蓝的天,白的云……人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那么,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眼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家在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②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我们常见的马、牛、羊、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观看斗牛表演时,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会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而实际上是因为斗篷在公牛面前不断地摇晃,使它受到烦扰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的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狗也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像一张黑白照片。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我们人类的“近亲”猿猴也是色盲,天天过着平淡无奇的灰色生活。田鼠、家鼠、黄鼠、花鼠、松鼠、草原犬等也不能分辨颜色。

    ③值得一提的是斑马,虽然它也是地地道道的色盲,但它却能利用色彩来保护自己。斑马和其他动物混在一起吃草,黑白条纹可以引起注意,因此在出现危险时,只要领头马一动,所有班马会迅速逃走。当斑马奔跑时,黑白两色条纹的晃动使得捕食动物难以快速测定距离,斑马便可以借机安全选脱。

    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色盲,鹿对灰色的识别力最强。长颈鹿能分辨黄色、绿色和橘黄色。

    ⑤鸟类的情况便好多了。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认色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的感觉。鸟在高空飞行,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距离和形状,这样它们就能够抓住在高空中飞行的虫子,在树枝上轻轻降落。鸟类的辨色能力也有利于它们寻找配偶。雄鸟常用艳丽的羽毛吸引异性,试想,如果它们感受不到颜色,那雄鸟还有什么魅力呢?

    ⑥多数水生动物都其有辨色能力。鲈鱼能感知颜色,生物学家用染成红色的幼虫喂它们,待其习惯后,改用红色羊毛喂它们,鲈鱼竟然照吃不误。龙虾、小虾以及爬行动物里的甲鱼、乌龟和蜥蜴等,也都有色的感觉。

    ⑦昆虫虽然属低等动物,但是它们的辨色能力比哺乳动物高明。

    ⑧据悉,蜻蜒对色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帐幔。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勤劳的小蜜蜂生活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却是红色盲,红色和黑色在蜜蜂眼里没有什么区别。蜜蜂能分辨青、黄、蓝三种颜色,但橙、黄、绿在它们看来是一样的,它们也搞不清蓝与紫有何不同。可是,蜜蜂能看见人所看不见的紫外线,并能把紫外线和各种深浅不同的白色和灰色准确地区别开来。

  1. (1) 从全文看,文中介绍的几种动物对色的感受能力有何不同?请完成下表格。

    动物类别

    感受色彩的能力

    哺乳动物

    许多飞禽有色的感受

  2. (2) 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到人眼中多姿多彩的世界?
  3. (3) 从文中看,某些过惯夜生活的鸟类为什么不能辨别色彩?
  4. (4) 下列语句中的划线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狗追捕猎物除了靠四条腿外,主要靠嗅觉和听觉。”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舞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腹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兴盛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 (1) 选出片段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 (2)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 (3) 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盘古的身体变成世间万物的过程。请你想象一下,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

    他的手指变成了,他的眉毛变成了,他的变成了,他的变成了

  4. (4) 结合全篇内容,夸一夸盘古。

    我非常敬佩盘古,为了,他不惜献出了自己的。他死后,倒下的身体化作了世间万物。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的崇高品格。也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写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 (1) 一阵风佛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2. (2) 要是你的手指不废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宽阔

熟悉

平静

风平浪静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 (1) 题目交代,描写的是(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2. (2) 解释词语:

    白满川:。子规:

    才了:。蚕桑:

  3. (3)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 (4) 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 . 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 . 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给划线的字选择读音。

天气(A.mèn  B.mēn)热

闷闷(A.mèn  B.mēn)不乐

狂风怒(A.háo  B.hào)

吹响(A.háo  B.hào)角

一层(A.báo  B.bó)雾

(A.báo  B.bó)

把词与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笔陡             拿不定主意。

犹豫             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形容坡度很大。

汲取             兴奋,振作。

鼓舞             吸取的意思。

给加横线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