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一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胡适、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三: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这一时期各家学派非常活跃,这种局面被称作什么?“他”的学说从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 (2) 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口号是什么?材料中的“主要撰稿人”对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3. (3) 材料三提到的“中医药古典文献”众多,其中李时珍的代表作是什么?发现青蒿素时,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的什么精神?
  4. (4) 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你的认识。
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著名皇家园林…”,后半句应为(   )
A .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 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C . 邓世昌殉国黄海 D . 义和团火烧教堂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目录(如图所示),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符合此单元内容的主题(   )

A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 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D . 解放战争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那些事(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洋务运动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辛亥革命 ⑥义和团运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⑥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③④⑥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材料反映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二次革命 D . 护国战争
下图为江主席总书记为某城市题写的特色标语:“军旗升起的地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毛泽东在此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 . 党在该城市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 蒋介石在此建立了国民政府
人类创造历史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指导人们行动的思想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欧洲新生的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等

材料三:中国必须用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个社会才有可能继续进步和发展。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组织者顺应了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区,积极倡导变革和向资本主义学习,并且付诸实施,吹响了变法的号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杨杰《戊戌变法:百年后的反思与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及其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列举这一理论“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的具体史实(任举两例)。
  3. (3) 材料三中“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毛泽东曾说过:“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请你想想,这个发生在95年前“大事变”发生在哪里。(    )

A . 北京 B . 南京 C . 上海 D . 武汉
同盟会成立后,为推翻清朝统治,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 . 安庆绍兴起义 B . 萍浏醴起义 C . 镇南关起义 D . 黄花岗起义
“一个‘转折’,就把濒临绝境、面对40余万敌军围追堵截的3万人,从全军覆灭的悬崖边上挽救回来,不仅直接使中国革命脱离了险境,而且引入了一条希望之路,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最能体现这一描述的是(   )
A .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 . 南昌起义 C . 吴起镇会师 D . 遵义会议
薛福成早年是维新派代表之一,1890 年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时著《出使四国日记》一书。该书中,主要用于研究近代教育思想的是 (   )
A . "欧洲立国以商务为本" B . "凡男女八岁以上不入学堂者,罪其父母" C . "子女年满二十一岁,即谓有自主之权,婚嫁不请命于父母" D . "凡有关系交涉事件,及各国风土人情,该使臣皆当详细记载"
题13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据此推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

时间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年4月

51%

19%

30%

1928年

10%

76%

14%

A . 农村革命根据地持续建设 B .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21 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 . 变法裁撤冗官冗员 B . 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变法开办新式学堂 D . 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图1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军徽镶有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八一”则是为了纪念(    )

A . 北伐战争 B . 秋收起义 C . 南昌起义 D . 井冈山会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1. (1) 材料一中 的“大生纱厂” 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民族资本企业之一,请写出创办人的名字?从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短暂的春天”,也有艰难曲折。请列举出出现“短暂的春天”的 内因和外因.
  2. (2) 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请用一句话评价他。
  3. (3) 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原始社会的一个小孩,有时跟着妈妈去采野果子,有时在父亲面前撒娇。这种情形最可能出现在下面哪一个时期?(  )

A . “正在形成中的人”时期 B . 原始人群居时期 C . 母系氏族时期 D . 父系氏族时期
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