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战役的意义在于(   )
A .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 田汉 B . 聂耳 C . 冼星海 D . 徐悲鸿
某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如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个条约应该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爆发?这场运动高呼的口号都有什么?请写出一个。(不能用材料中的原话)
  2. (2) 这一事件最初的爆发地在哪?6月5日后哪一城市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 (3) 材料中指出要“内除国贼”,请你写出一位当时的“国贼”。
  4. (4) 作为中学生,身处和平年代,你应该怎样做?
《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    )
A . 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 . 顺应社会时局变化 C . 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 . 巴黎和会引发关注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中外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愚昧的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材料二: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 (2) 受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在18世纪的欧美、20世纪的中国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请举例说明。

  3. (3) 材料二中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它兴起的标志和旗帜分别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外两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19世纪末,日本总领事大越成德通知在沪日侨中妇婴撤回国内,男子则“安分自守,不准出门,不准众人聚集。”于是日本寓沪侨民纷纷乘船回国。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八国联军侵华 C . 卢沟桥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五四运动
它是李鸿章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浓厚的衙门习气。“它”是(    )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福州船政局 C . 汉阳铁厂 D . 大生纱厂
如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示意图(局部)。东北大学从沈阳迁到北平的原因是(    )

A .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B . 西安事变之后投奔张学良将军 C . 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 . 积极参加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
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以来,政治、社会上的种种腐败,比前清更甚。”造成此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 . 共产党诞生 C . 清帝退位 D . 孙中山继续革命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下列人民英雄属于这一阶段的是(   )
A . 刘胡兰 B . 邓世昌 C . 陈化成 D . 杨靖宇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要实地调查抗战时期陪都的情况,你应去的城市是(  )


A . 天津 B . 北京 C . 重庆 D . 成都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B . 1945年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C . 重庆读判为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D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在就义之前说的(  )

A . 谭嗣同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杨锐
“(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 维新变法的成效
“80年前……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儿童遭到野蛮的蹂躏、屠杀,南京满城残垣断壁。”俞正声的这一段话,描述的事件是(    )
A . 旅顺大屠杀 B . 南京大屠杀 C . 卢沟桥事变 D . 平津战役
以下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有(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奕诉   ④曾国藩   ⑤李鸿章   ⑥左宗棠   ⑦张之洞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④⑤⑥⑦ C . ②③④⑤⑥ D . ③④⑤⑥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我们已这些殖民地善良的人们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1. (1) 材料一结束的“旧政治制度”和建立的“新政治制度”分别指什么?

  2. (2) 材料二,三分别出自什么文献?近代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事件除了资产阶级革命还学过哪些?

  3. (3) 材料一中的革命对世界历史有何影响?

  4. (4) 近代中国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过哪两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