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列强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他们借口“一艘走私船”和“一个为非作歹的神甫”,对中国展开了又一次的侵略战争。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 (2) 材料二中的“他们”是指哪两个国家?有人说,这场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请举一例说明。
  3. (3) 材料三中签订的《马关条约》与之前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相比较,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增加了什么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二反映的信息,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危害。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发生最可能是因为下列哪项条约的签订(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 . 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 B . 开展土地革命 C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 .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汇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究。

  1. (1) 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中国先进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的探索。请写出近代化探索的4个事件。

  2. (2) 2014年是辛亥革命    周年。 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说明理由。

在列强侵华战争中,迫使清朝皇帝弃北京出逃的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图

材料二:

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表

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材料三:  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1. (1) 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

  2. (2) 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出现的内外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 (4) 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 .   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 B . 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C .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D .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抓关键词进行记忆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拆毁、划定、不准”四个词来帮助记忆某一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 . 蒋介石主动做出了让步 C . 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 D . 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

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适合作为这组图片标题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实业救国                          D . “三民主义”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平均每天新增注册企业高达1.2万户。回顾中外历史,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

材料一:亚蒙•哈默,1921年去了苏俄,为美苏两国的贸易和矿物开发做了大量工作,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苏联工厂,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30年代返回美国,抓住新政废除禁酒令之机,创建了现代化酒桶厂。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他曾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摘编自亚蒙•哈默《勇敢的人》

材料二:荣氏部分企业创办情况概况:

类别

厂名

建厂时间

福新面粉厂

1912

福新二厂

1913

福新三厂

1914

福新四厂

1915

福新五厂

1918

纺织

工业

申新一厂

1915

申新二厂

1917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创办“中信”公司,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我国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工作。

──蒋颖、王红梅《“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一生》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哈默1921年取得成功得益于苏俄当时的什么政策?30年代他又抓住了什么机会?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荣氏企业抓住了哪些发展的有利条件?

  3. (3)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哈默和荣毅仁促进俄中经济发展的举措有什么共同点?哈默和荣氏的发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被迫长征】

材料一:

【征途纪要】

材料二:

【历史感悟】

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 (1) 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
  2. (2) 读材料二回答:图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图三场景再现了三大主力会师,其会师地点在哪?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 (4) 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繁华的大都市上海现在被誉为东方明珠.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

①最早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一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签订《双十协定》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

A . 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B . 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C .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D . 孙中山﹣﹣辛亥革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的标志(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 七七事变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 .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 .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题15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A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 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C . 国民革命正在蓬勃开展 D . 中国革命道路发生变化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1. (1) 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 (2) 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 (3)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 (4)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誉为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材料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示威游行,火烧曹宅……6月5日,为支援学生的爱国行为,上海工人首先举行罢工。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请回答:

  1. (1) 写出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指的是哪四件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三,这场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3. (3) 结合课本,写出材料四这场运动的意义?
  4. (4)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B .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 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