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历史事件 | 虎门销烟 | 收复新疆 | 黄海海战 | 百团大战 |
人物序号 |
选项 | 事件 | 时间 | 标志、评价 |
A | 九一八事变 | 1931年9月18日 | 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
B | 七七卢沟桥事变 | 1937年7月7日 | 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 |
C | 台儿庄战役 | 1938年春天 |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
D | 百团大战 | 1940年8月 |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曾经的选择】我国在不久的过去一段时期,国策有错误,走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 ——摘编自《村山谈话》
【现在的选择】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与此同时,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出于“国会事务”考虑为由,拒绝出席“9•3”纪念活动,且其任内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未来的选择】
材料一: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人的策论己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无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一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变,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界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一:1894年1月,孙中山写下了《上李鸿章书》,集中了孙中山关于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以图中国富强的革新主张。同年6月,孙中山由上海赴天津,渴望能见到李鸿章,倾诉自己的救国主张,但并未如愿。与此同时,孙中山在天津看到了清政府官员的腐败,这促使其思想发生了转变。
材料二: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发表改组国民党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不幸病逝。他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