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
A . 学技术,办企业 B .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 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 . 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步入近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打开了中国大门,在国家遭受危难之际,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如图3所示。

  1. (1) 依据材料所示四幅图,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 (2) C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领导的这次伟大运动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3. (3) 从图3A所示的四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探索三部曲”。请问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 “在战争与耻辱间,你选择了耻辱,可你将来还是要面对战争。” ——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1. (1) 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次会议的情形? 会议是在哪一次战争后召开的? 中国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除了顾维钧等外交家的努力外,主要是当时国内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的?

  2.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近代以来,山东屡受日本侵略,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发生在山东? 日本全面侵华时,发生在山东的台儿庄战役有何意义?

  3. (3) 材料二中的“你选择了耻辱”是指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推行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4. (4) 面对强权,你从上述材料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是(  )

A . 李大钊 B . 陈独秀 C . 鲁迅 D . 孙中山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请判断下列推论。

史实

推论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

清政府“自强”旗号下的自救运动

中共成立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遵义会议

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 . 变法裁撤冗官 B . 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 变法开办新式学堂 D . 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这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诞生使得当时的反清革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这个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华兴会 C . 光复会 D . 中国同盟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共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1937年到l945年期间。如:l938年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l945年,中共也公开表示,  “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l949年期间,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问题:

  1. (1) 结合l937年到l949年的主要史实,简要分析中共对蒋介石评价的变化及原因。

  2. (2) 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然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文章中的“亡国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从1911年10月到 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  )
A . 金田起义的爆发 B . 北伐战争的进行 C .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 护国战争的发动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下所示,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民族中哀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中国抗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哪一事件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 (2) 哪场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哪场战役?
  3. (3) 哪场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哪里?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4. (4) 结合上述内容,谈一谈这场战争胜利给你的启示。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 .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 .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列诗词中,描写解放战争气势恢宏场面的是(    )

A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下面这份知识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当填写的是(   )

时间

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规模

2万多人参加

意义

A . 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成立 B . 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 . 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如图中的“重大转折”指的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井冈山会师 C . 遵义会议 D . 会宁会师
1856年,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勋爵对额尔金强调,他的主要使命应是使贸易摆脱现有的束缚……法国给葛罗男爵的训令要求大体相同的事情。这反映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 .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 . 把清政府变成侵华工具 C . 获取投资设厂的权利 D .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 兴中会 B . 光复会 C . 华兴会 D . 中国同盟会
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  )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洋务运动 C . 甲午战争时期 D . 北伐战争时期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 . 自强,求富;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 .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 . 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 . 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