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著名学者金冲及说: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甲午战争强烈刺激下的产物;而戊戌变法高潮的出现,又是列强公然在华争夺并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这段话意在说明维新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
A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光绪皇帝的支持 C . 康梁等人的大力宣传 D . 民族危机的加剧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 李自成、西安 B . 朱元璋、南京  C . 洪秀全、天京 D . 李秀成、山东
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等事情,这一地点应该是(    )
A . 上海 B . 武昌 C . 北京 D . 广州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 . 《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 . 《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D . 《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步骤一:收集资料,感受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一

 步骤二:整合知识,体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成果
 步骤三:感悟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多困惑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 (1) 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并举出B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3. (3)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在近代化探索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

A .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B .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C . 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D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25年,有位青年学生志在用革命来改变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想投笔从军,那他应报考(    )

A . 京师大学堂 B . 京师同文馆 C . 黄埔军校 D . 复旦大学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新”在(    )
A .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 B . 倡导了三民主义思想 C . 树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D .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下列正确反映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进程的是()
A . 《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 .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 .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材料:“日清战争中,日本占领了台湾,从中国索取了大量的赔款,然面这次日本战败后,中国并没有占领日本一寸土地,没有要日本人赔款一分钱,反而对我们说‘我们要为永远友好而努力!’,这种恩德我们要报。孔子曰:‘过,则勿惮改。’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切不可成为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我们要忏悔,坦白罪过,脱胎换骨。”——(日)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的“日清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2)作为一个日本军人,东史郎是否后悔参加了中日战争?试加以说明?
(3)对于他的行动,你有什么感想?

在十四年抗战过程中,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关键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 百团大战 D . 徐州会战
1896年,日本商人在苏州开办工厂。
历史上,经常有政党合作、国家合作或结盟的事件发生。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步骤一:走进历史──回顾历史上的正当合作
(1)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抗击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曾经两度合作。请分别说出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历史作用。
(2)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步骤二:评说历史——抨击历史上的不正当合作  
(3)19世纪末建立的三国同盟和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协约对世界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步骤三:直面现实──感悟当今国际合作的真谛
(4)你认为在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写出下列语句对应的历史人物。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1. (1) 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 (2) 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

近现代世界民主政治的建设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请完成相关问题探究。

【历史回眸】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 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对比分析】

  1. (1) 根据材料概括钱穆先生的观点。请用史实说明中国在20世纪初期进行的尝试及其结果。

  2. (2) 图一所示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是《》,政治体制类型是。图二所示政治制度确立于年。

  3. (3) 以上两种政治制度的实现体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4. (4) 【现实反思】通过以上政治制度的分析,结合中国当今加大反腐力度的背景,请你谈谈对“有权不可任性”的认识。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民国约法》 C .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D . 《共同纲领》
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为实现“民主与科学”而进行的探索活动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引自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请完成:

  1. (1) 材料一表现了作者在日本侵略者制造哪一事变后的悲痛与愤懑?蒋介石对此采取怎么样的政策?
  2. (2) 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是哪一事件?
  3. (3) 材料三中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歪曲哪一历史事件?
  4.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得感想?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通“不论我们对这件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口中所说事件的意义在于(   )
A .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国共矛盾完全消除 D . 全面内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