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 年份 当年创 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6 11 7 63.6% 1897 49 45 91.8% 1898 47 39 83% *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1874~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 (2)根据前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办报特点的成因。 (3)材料四中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比前三则材料,你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答案:(1)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但寿命大多很短;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 (2)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提供了借鉴;维新变法失败后,报业遭受重创。 (3)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报刊业的独立与繁荣发展。(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先根据材料提供的表格和文字提炼概括出当时中国人办报的特点,再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背景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最后需要适当阐发形成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