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1月,孙中山写下了《上李鸿章书》,集中了孙中山关于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以图中国富强的革新主张。同年6月,孙中山由上海赴天津,渴望能见到李鸿章,倾诉自己的救国主张,但并未如愿。与此同时,孙中山在天津看到了清政府官员的腐败,这促使其思想发生了转变。
材料二: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发表改组国民党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通过新党纲、新党章,将中国国民党改组为包含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不幸病逝。他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发生的两次转变,并分别说明这两次思想变化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所期待的“革命成功”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孙中山革命思想转变的因素。
答案: 变化:从幻想改良救国到倡导革命;从与反动势力妥协到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改变: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客观因素:时代的推动(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共产国际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主观因素:孙中山的革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