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指的是(  )

A . 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B . 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 . 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 D . 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
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B .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C .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D .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恩格斯曾经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是指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
A .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B . 获得了许多通商特权 C . 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 D . 获得了大量战争赔款
《我的1919》中所说“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

A .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 新文化运动兴起 C . 辛亥革命的爆发 D . 北伐战争的开始
下图是明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活动:

请回答:
(1)图片A、B、C反映了的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从图片A、B、C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明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见图。

材料三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曾说:“药”不可治者,刀可;刀不可治者,火可;火不可治者,就无可救药了。康有为的“药”,义和团的刀,都救不了中国。只有彻底烧掉这个腐朽的王朝,中国才有出路。近代中国第一个觉醒者是孙中山。他一把火烧掉了一个腐朽的专制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

——摘编自《筑梦中国》解说词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 (3) 材料三中康有为的“药”指的是什么?孙中山的“火”是否能够拯救了苦难的中国,请说明理由。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拳匪纪实》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注: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杰出人物,代表作《革命军》。)
(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3)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 (4) 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接下来我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十八大报告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民主”也曾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许多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英国引领了当时时代的潮流,打开了近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第一个近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人们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

第一个伟人。

—— 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陈独秀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精神、制度、器物三方面说出导致英国率先近代化的大事?

  2. (2) 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最先开始于哪一事件?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体现民主的思想?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5. (5) 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B . 《狂人日记》﹣﹣是一篇讨伐帝国主义的檄文 C . 《定军山》﹣﹣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D . 《申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历史载体多种多样,它们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让我们体验历史的多彩多姿。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革命文艺

5:30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20革命文艺

6:30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体育节目

8:15革命文艺

8:30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国际时事

11:30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对工人广播 

12:30新闻

13:00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

15:4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红小兵节目

16:20红卫兵节目

  1. (1) 阅读材料一,写出这份报纸创刊的时间与地点。并将报纸上有效的历史信息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时间与地点:

    政治(军事):

    经济:

  2. (2) 依据材料二,判断它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节目表?并说明判断依据。

  3. (3) 除上面提到的历史载体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的关系(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太平天国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飞抵重庆,蒋介石召开秘密会议,商定对策:“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
材料二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还规定迅速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对策包括“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因此在重庆谈判中国民党拒不承认什么?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它与材料一中的“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有什么关系?

近代化是中国人们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亡道路的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2. (2) 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3. (3) 材料三中左图的杂志是由谁创办的?此人对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近代化有何贡献?
  4. (4) 综合上述材料,中国人在救国道路的探索,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特点?
填空题:
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揭开中国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1895年的( )。

他是山东菏泽人,时任二十九军中将师长,曾在长城抗战中率领大刀队奇袭日军,闻名中外,七七事变发生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奋勇抗击日军。他冲入日军,挥舞大刀砍杀日军。最后壮烈牺牲,年仅39岁。他是(  )
A . 杨靖宇 B . 张自忠 C . 左权 D . 赵登禹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军队中确定绝对领导地位开始于(     )

A . 南昌起义 B . 三湾改编 C . 八七会议 D . 北伐战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请问:正式在新疆设行省始于什么时候(     )

A . 1871年 B . 1875年 C . 1876年 D . 1884年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 (1)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2. (2)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

  4. (4)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农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毛泽东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材料一中这段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写出两个)
  2. (2) 在井冈山毛泽东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
  3. (3) 诗中的“远征”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4. (4) 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5. (5)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的哪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