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的是(    )
A . 英国军队 B . 英法联军 C . 八国联军 D . 美法联军
在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坐落着一处名人故居:李大钊故居,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大钊的主要贡献是(   )
A . 创办《新青年》杂志 B . 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C . 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 D . 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第一枪”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秋收起义 B . 南昌起义 C . 中共一大 D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历史学家张岂之指出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一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二是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他对待这两种学说的态度是各取所需……”。从上述材料可知,康有为(   )
A . 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B . 批判西方近代学说 C . 糅合汲取中西理论 D . 创立自己政治学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渡江战役
读下图《鸦片战争形势图》后,回答问题:

  1. (1) 写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2. (2) 写出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名称及签订的时间。
  3. (3) 写出图中ABCDE五处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名称及在这次战争中被割占的地点A到F的名称。
  4. (4)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容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
A . 都如愿以偿达到了预定目标 B . 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 .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 . 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条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 . 割占土地 B . 获得赔款 C . 开设工厂 D . 增辟通商口岸
以“宋教仁遇刺案”为导火线,孙中山和黄兴等发动了反袁的(   )
A . 二次革命 B . 威海卫战役 C . 廊坊阻击战 D . 护国战争
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年间首次成功的反清武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

A . 广州 B . 南京 C . 武昌 D . 日本东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 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

  1. (1)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

  2. (2) 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 (3) 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

新文化运动高举两面大旗是(    )

A . 自强和求富 B . 自由和平等 C . 民主和科学 D . 自由和民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得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公里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到英、法属地或其他外洋地方作工的规定,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 (1) 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
A . 护国战争 B . 北伐战争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信息,结合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1) 图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2. (2) 图二中的人物在七七事变中壮烈殉国。
  3. (3) 图三“长春解放”得益于辽沈战役的胜利。
  4. (4) 图一、二、三都和日本侵略中国有关。
  5. (5) 图四中的成就出现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6. (6) 图五中的“铁人”指的是石油工人王进喜。
  7. (7) 以上图片反映了东北“屈辱--抗争--崛起”的曲折历程。
7月7日,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屈辱与悲愤、血性与荣光的日子!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烽火》曾特意选择于7月7日举行首映式,是因为这一天曾发生了(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淞沪会战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苏州、上海、南京五处为通商口岸。(  )

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 中央革命根据地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 延安 D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请回答:
  1. (1) 公元七世纪日本“仿效”中国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请写出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2. (2) 在明代被我国沿海军民剿灭的日本侵略势力是什么?近代日本又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3. (3) 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矛盾冲突如何?
  4. (4)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两个日期确立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 . 实现国共合作 B .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