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下图是一幅《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局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种局面是在哪次侵华战争后出现的(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 (1) 平壤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2. (2) 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钢铁厂。
  3. (3) 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 (4) 严复等主持的《时务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5. (5) 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曾开办了大冶铁矿、王三石煤矿等工矿企业,促进了黄石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位总督是(    )
A . 李鸿章 B . 张之洞 C . 曾国藩 D . 左宗棠
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确立是在(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如图为歼﹣15“飞鲨”战机在“辽宁”舰航母上成功着舰,这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中国海军最早兴建于什么时期呢?(    )

A . 戊戌变法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洋务运动
解放战争中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符合渡江战役特点的是(   )
A .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D .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下图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

A . 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 B . 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 . 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 D . 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下列不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 . 陈独秀 B . 胡适 C . 康有为 D . 鲁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于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李鸿章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运动有关?
(2)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材料二体现了这一运动的哪些主要内容?
(3)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张照片、一个模型,南湖上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在96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启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

材料二:名人名枪展在张氏帅府博物馆开展,展览中还有一支枪很有历史价值,被称为“中国革命第一枪”朱德在起义时使用的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枪(国家一级文物)。该枪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枪长268毫米,有效射程50米,10发固定弹匣供弹。朱德就是拿着这支手枪,与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了著名的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此后,朱德又带着这支手枪转战南北,并在手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1958年,为迎接国庆1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军博时,朱德的毛瑟手枪办理了移交,作为伟大的见证,成为军博的“镇馆之宝”。

材料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中期,四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先后跨越大半个中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这个英雄创举不仅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大地上留下了震惊中外的红色轨迹,也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气度,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纵横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终于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并战胜了大自然的艰难险阻,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穿越茫茫草地,克服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等无法形容的重重困难,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实现红军主力大会师,取得了伟大胜利。

  1. (1) 材料一中指的是哪一个党派的诞生?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内容判断出朱德参加的是哪次起义?
  3. (3) 材料三中 “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指的具体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4. (4) 根据材料四判断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考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名称。
  1. (1) 解放东北全境--      _
  2. (2)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_。
  3. (3)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愿以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民族觉醒,他在刑场上悲愤地朗诵了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他是谁(  )

A . 康有为 B . 谭嗣同 C . 梁启超 D . 光绪帝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4—18世纪,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1. (1) 依据材料指出14—18世纪,西方国家主要出现哪些“思想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西方近代化历程:思想解放到建立和科技的进步。

  2. (2) 图中空缺应填什么信息?材料二相关史实对中国社会有何共同影响?

  3. (3)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归纳导致中国与西方近代化历程不同的原因。

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的,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旅顺大屠杀B.  C . 屠杀掠夺北京城 D . 屠杀东北无辜人民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材料中的民贼指的是(    )
A . 黎元洪 B . 袁世凯 C . 张作霖 D . 冯国璋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反映的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新文化运动 D . 红军长征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请回答:
  1. (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什么战争基本消灭了三大军阀?
  3. (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
  4. (4)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

1919~1927年

开天辟地,北伐凯歌

1927~11937年

星火燎原,万里长征

1931~1945年

团结抗战,驱逐日寇

1945~1949年

A .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 .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小明名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列出了“转战陕北、挺进中原(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关键词,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