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晚清诗人赵函在《哀金陵》中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的天京变乱 B . 《南京条约》的签订 C .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D . 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去上海见周恩来。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国军已拿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军队整编问题尚未解决 B . 国民党在舆论上获得主动权 C .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D . 国民党公然违背“双十协定”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请回答:

  1. (1) 李鸿章在材料一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李鸿章为使中国实现“自强”而创办的一个近代企业。

  2. (2) 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3. (3)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 (4) 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都在千米以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材料三:雄伟壮美的“井冈山红旗”(如图)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燃起,终成燎原之势;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耸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1. (1) 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选择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请用史实说明“井冈山红旗"大型雕塑的三层深刻寓意。
1836年《中国从报》登载:“(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她视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如她……一记来自外国强国的有力准确的一击,就会动摇她的基础。”率先对中国“准确的一击”的国家是(    )
A . 日本 B . 英国 C . 美国 D . 法国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提到"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请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可见京师同文馆创办的目的是(   )
A . 学习发展近代教育 B . 派遣学生学习西方 C . 实现外交谈判成功 D . 培养外交翻译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在彭德怀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取得了一次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的胜利。该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台儿庄战役 C . 平型关大捷 D . 百团大战
1973年欧共体首次扩员,英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一员。2017年3月29日,英国正式向欧盟递交“脱欧”信函。回答下列问题。

  1. (1)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什么?“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句话表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是哪个国家?

  2. (2) 与“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有关的条约是什么?“瓜分”的新理论是什么?在中国引发了什么运动?

  3. (3) 1938年,英国在何处参与签订了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1942年1月,英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参与签署了哪一文献?1949年,英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 (4) “英国从未成为一名完全的成员国。战后欧洲一体化取得的最大、最重要的成果之—---统一货币,英国就未参加。”“统一货币”指什么?综上所述,你如何看待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

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金田起义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定都天京 D . 《资政新篇》
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  )

A . 思想﹣制度﹣器物 B . 制度﹣器物﹣思想 C . 器物﹣制度﹣思想 D . 思想﹣器物﹣制度
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其孕育的精神被称为(    )

A . 五四精神 B . 红船精神 C . 长征精神 D . 延安精神
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主力转变成(  )

A . 学生 B . 商人 C . 工人 D . 先进知识分子
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 . 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 . 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 诗句“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D . 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的开辟始于(    )

A . 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 共产党领导发动秋收起义 D . 红军长征的胜利
1920年,上海《解放画报》上发表《靠不住的》一图。图中一妇女正孤独无助地背靠着一根刻着“三从四德”的石柱。漫画意在宣传(    )

A .   坚守传统道德 B . 世界进步潮流  C . 提高妇女地位 D . 兼容并包思想
如图所示内容反映 是五四运动的(   )

A . 爆发原因 B . 革命主力 C . 活动中心 D . 重大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表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厂矿数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
(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全面杭战爆发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 %,湖南次之,占29. 21 %,陕西占5. 90 %,广西占5. 11% ,其他各省占5. 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如图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归纳其意义。
  3. (3) 指出材料三可以作为哪一历史事件的佐证材料。并指出该事件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
  4. (4) 综上所述,说说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所能获得的启示。
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 . 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 . 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 .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 . 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1945年6月11日,某次会议举行隆重的闭幕式,毛主席致闭幕词。他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他在闭幕词中向全党发出了鼓舞人心的号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次会议,是指(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