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孙中山在《讨袁檄文》中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文中“一人冠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 宋教仁遇刺 B . 二次革命 C . 袁世凯称帝 D . 护国战争
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无关的是(   )

A . 创立兴中会和同盟会 B .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 参加中共“一大” D . 主持国民党“一大”创立黄埔军校
梁启超评价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而且年近七旬抬棺出征,收复了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 . 曾国藩 B . 左宗棠 C . 张之洞 D . 李鸿章
“胡蛮胡蛮不中用,咸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丢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六千官兵当俘虏,九个半旅像狗熊。”这是一首嘲讽胡宗南的打油诗,它反映出的国共作战情况发生在哪个解放区(   )

A . 陕甘宁解放区 B . 山东解放区 C . 东北解放区 D . 华北解放区
下面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情况。

材料一:新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时间(年)

企业数

投资额

1863—1894

119家

680万元

1895—1898

74家

1432万元

材料二: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见右)

1911年-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比较表

时间

面粉厂和

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也皆消沉。”

  1. (1) 根据材料一,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探索时期?
  2. (2) 根据材料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怎样的时代?请你分析其形成的内外两个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一战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状况?
  4. (4) 请总结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点?
追求自由和平等,促进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正义事业。在这方面,英国、美国、日本等国近代历史发展都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深刻教训,据此回答。
  1. (1) “18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引领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英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引领世界“潮流”的表现?
  2. (2) 列宁说:“现代美国史,是由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场战争要完成的主要革命任务是什么?革命胜利后华盛顿等人是通过什么文献来实现这个新国家的“自由与自治”的?
  3. (3) 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为此,明治政府通过采取了什么方式来摆脱危机?与明治维新同时期,中国在器物方面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英、美、日等国的发展历程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成功经验?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生于(    )
A . 辛亥革命时期 B . 北伐战争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 . 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 . 传统的忠君观念被彻底打破 C . 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加深 D . 北洋政府支持言论出版自由
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男人也要“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材料所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
A . 洋务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
A . 国民党一大 B . 北平和谈 C . 西安事变 D . 重庆谈判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
A . 增辟通商口岸 B . 割占土地 C . 开设工厂 D . 获得赔款
作为伟大的爱国者,与张学良相关的事件有(    )

①宁汉合流

②东北易帜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他是(   )

A . 左宗棠 B . 李鸿章 C . 张之洞 D . 林则徐
近代来,中日关系呈现出“经济热,政治冷”的态势,与此相关的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历史阴云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南京大屠杀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某校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江西南昌的是(  )
A .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B .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C . 革命的红都——长征的起点 D . 中共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阅读下列材料: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 (1) 上述材料出自哪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具体签订时间是哪一年?
  2. (2) 此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是( )
A . 林则徐 B . 关天培 C . 冯子材 D . 邓世昌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

A . 南昌起义 B . 秋收起义 C . 武昌起义 D . 辛亥革命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法国    ③英国     ④德国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
A . 毛泽东 B . 孙中山 C . 康有为 D . 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