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袁世凯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是(    )
A . 发动甲午战争 B . 参与八国联国侵华战争 C . 发动鸦片战争 D .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 . 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 .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江苏巡抚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给友人写的信件中说,“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对该条约理解正确的是(    )
A .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 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19世纪70年代,率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    ) 
A . 林则徐 B . 左宗棠 C . 曾国藩 D . 洪秀全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在探索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尝试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的过程,其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物是谁?
  2. (2) “学习西方”——洋务派为挽救清政府江河日下的统治,提出了什么口号?
  3. (3) 请分别列出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
  4. (4)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5. (5) 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时间轴有利于直观呈现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联系与发展。下列条约与时间轴中“④”对应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乐作品是(    )
A . 《黄河大合唱》 B . 《英雄交响曲》 C . 《义勇军进行曲》 D . 《毕业歌》
如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国民革命运动
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指出下面材料中的错误,并给出理由。

  1. (1) 面对民族危亡,洋务运动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以“求富”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而维新派则在康有为和孙中山主持下,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百日维新运动。

  2. (2) 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这场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顺应时代的联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
A .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 .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 土地革命,分田地 D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的“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 .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 开始宣传民主与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诗句的军队指的是(    )

A .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B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 . 新四军 D . 人民解放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某校开展“魅力古乌伤,实践大课堂”研学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研学是风情体验之旅。观察图片,简析自然环境对义乌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

  2. (2) 研学是历史探索之旅。概括朱一新所处年代中国陷入“乱世”的国内外原因,并列举一个19世纪末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的史实。

  3. (3) 研学是成长感悟之旅。综合以上信息,谈谈类似研学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

下列理论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础的是(    )
A . 师夷长技 B . 维新变法 C . 马克思主义 D .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指出:“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是因为五四运动(    )
A . 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D .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分析:

材料一:“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

材料二: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请回答:

  1. (1) 郑观应的诗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请你为诗中的“东沟、致远”加个注释。

  2. (2) 材料2中的“他”是谁?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他”是否有活下来的可能?

  3. (3) 请你替材料2中的“他”回答做出上述举动的想法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6月3日……林则徐命人在海滩高处,围起栅栏……待石灰将池水煮沸后,投下鸦片,鸦片就渐渐销毁。

——摘自八年级教材

材料三:“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我们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3. (3) 材料三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4. (4) 从这场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 .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 . 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C .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 永安建制、天京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