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某同学在整理学习笔记时有一处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指出(   )


A . 暴力冲突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B . 古文明之间的和平交往促进了文明的传播 C . 阿拉伯商人马可•波罗是在元朝时来中国的 D . 希腊化时代,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    )
A . 《伤寒杂病论》 B . 《齐民要术》 C . 《农政全书》 D . 《本草纲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三: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应签订集体合同事宜……(罗斯福新政)为以后美国和其它许多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所效法。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3. (3) 材料三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的结果。

  4. (4) 综上所述.秦始皇、汉武帝、罗斯福有何共同之处?

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

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

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

④实行族诛

⑤实行连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⑤
隋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灭亡的割据政权是(    )

A . 北周 B . 齐朝 C . 梁朝 D . 陈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势力不仅没有消除,相反却更加发展。唐朝无力彻底消灭安史的余部,只得任命安史降将为节度使……

——百度百科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概括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赵普针对唐末以来的政治局面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认识。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条变法内容?
  2. (2) 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 (3) 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 (4) 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成都16户富商为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开民间金融之先声。这表明,交子(   )

A . 代替铁钱永久流通 B . 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 . 是民间交易的凭证 D . 只在少数富人之间流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 . 春秋和战国 B . 秦和春秋 C . 战国和三国 D . 秦初和汉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下列事件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是(   )

①兴办私学  ②秦朝统一文字  ③秦始皇焚书坑儒  ④秦朝统一货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

A . 太湖流域 B . 长江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珠江流域
《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胡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 . 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 . 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 .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 . 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这反映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
A . 文字狱 B . 闭关锁国 C . 八股取士 D . 不抵抗
中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 元谋人和北京人 B . 河姆渡聚落和山顶洞人 C .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
秦朝修建的长城,最东和最西分别到达(    )
A . 山海关  陇西郡 B . 辽东   临洮 C . 临洮   嘉峪关 D . 临洮  鸭绿江
出土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请你当一次文物讲解员,介绍以下图片文物的名称与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1  图2

图3   ⑷图4

  1. (1) 介绍上述图片文物的名称与反映的历史信息。

台湾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政府首次在这里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枢密院 C . 御史台 D . 西域都护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转瞬而成的统一

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陈叔宝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杨坚)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天下。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

开皇十二年(592年),户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1. (1) 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2. (2) 杨坚统治时期,出现“开皇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3. (3) 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皇帝)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1653年,(皇帝)册封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达赖喇嘛” 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