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辨别下列内容的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2. (2) 贞观年间,唐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行省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3. (3) 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4. (4) 元朝修建了四通八达的蕃坊,使商人往来更加方便。
  5. (5) 徐光启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世界现存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四羊方尊 B . 青铜面具 C . 青铜神树 D . 司母戊鼎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加派赋税,异常尖锐

直接原因

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仍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

李自成起义

口号

严明军纪

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建立政权

1644年,李自成在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结果

年4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 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反映我国南方原始农耕生活情况的文化遗址是(     )

A . 半坡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大汶口遗址 D . 山顶洞遗址
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这(   )
A . 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 . 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 .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 .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改革是除弊兴利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 . 奖励耕战 B . 承认土地私有 C .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 建立县制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处于(    )
A .  12世纪70年代 B . 12世纪80年代 C . 13世纪70年代 D . 13世纪90年代
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  ④北宋-赵匡胤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 (1) 图一中的工具名称叫什么?
  2. (2) 图二中的工具名称叫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
  3. (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图一、图二的农具都是哪个朝代的农民制造的?
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子又曰: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1. (1)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春秋时的一位霸主是谁?他称霸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2. (2)  齐桓公称霸靠的是什么?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奴隶王朝的开端】

    夏朝是由谁建立的?我们在哪里发现了夏朝的这一座都城遗址?夏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2. (2) 除了宫殿外,夏朝还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请你说一说夏朝建立的国家机构的实质。
  3. (3) 【文明进步与发展】

    这两张图片见证了哪一王朝的历史?请你说一说这两张图片的名称。从这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哪些历史信息?

  4. (4) 【疆域扩大与巩固】(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上述材料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哪一项制度?这一制度中诸侯对周王需要履行哪些义务?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5. (5) 【战争频繁的东周】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他们在争霸过程中都打着怎样的旗号?

  6. (6) 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在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材料二: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和《汉书·张骞传》

汉朝准备消灭匈奴,想要派出使者到大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大月氏的人。张骞应召,出使月氏。

——据《汉书·张骞传》整理

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见下图

请回答:

  1. (1) 阅读材料一,仿照示例,分别说明图2、图3、图4的文化成果的价值。

    示例:图1,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2. (2) 阅读材料二,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 (3) 阅读材料三,请判断哪一幅是战国时期形势图?说明你的理由。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主要表现为那些趋势?
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右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 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为(    )

A . 隋朝的大运河 B . 秦朝的万里长城 C .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 汉代的丝绸之路
吐蕃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    )

A . 维吾尔族 B . 藏族 C . 彝族 D . 白族
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遗址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遗址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③④① D . ④①②③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这一艘艘帆船反映了(  )

A . 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B . 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 . 玄奘西行去印度求佛取经 D .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贸易的繁荣
“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

A . 《天方夜谭》  B . 《荷马史诗》  C . 《马可·波罗行纪》  D . 《俄底浦斯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里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
A . 实行世袭制 B . 分封诸王 C . 政治腐化 D . “五胡”内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