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

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②进入原始农业时代

③会制造陶器

④种植水稻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之一。自古至今,人类一直为追求“和谐”而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合理用水、科学治水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1. (1) 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远古时期曾在“科学治水”方面作出探索的英雄人物是谁?
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道:“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东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 . 燕楚 B . 秦齐 C . 齐秦 D . 齐楚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到如图片,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

A . 对外联系与交往 B .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 . 统一国家的巩固 D . 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甲骨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下面对甲骨文的造字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是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B . 指事字使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概念,如“山“日”等 C .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明“休”等 D .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旁组合而成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 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A . 武王伐纣 B . 秦灭六国 C . 安史之乱 D . 陈桥兵变
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
A . 导致了武将专权 B . 分割了宰相权力 C . 提高了文官地位 D . 加强了中央集权
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 .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 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 .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
A . 秦始皇嬴政 B . 汉高祖刘邦 C . 汉武帝刘彻 D . 光武帝刘秀
历史上的中国,各民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民族迁徙、人口的移动是经常发生的事。某一时期,中原汉族的举族南下和北方胡族的大量内迁使各民族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居住格局。这一时期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辽宋夏金元时期
运用比较的方法,能更清晰地了解远古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下列有关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比较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他们都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 B . 他们都同处于新石器时代 C . 他们都已经学会了饲养家畜 D . 他们都会建造房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军机处强化了皇权 B . 地方的权力被分割 C . 内阁掌握军政大权 D . 六部分工日益细化
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 荷兰 B . 日本 C . 英国 D . 葡萄牙
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逾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选自《陈涉世家》

材料二: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己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摘自《三国演义》

  1. (1) 材料一中“举大计”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天下苦秦久矣”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材料二中张角创立的宗教派别叫什么?后来张角等人发动的农民起义被称作什么?
  3. (3) 比较上述两则材料,分析两次农民起义在准备和结果方面有何异同。
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 . 山海关、嘉峪关 B . 鸭绿江、嘉峪关 C . 山海关、临洮 D . 辽东、临洮
《资治通鉴》对武则天这样评价∶"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为了选拔"英贤"她(   )
A . 创立了进士科 B . 进行了"八股取士" C . 创立了殿试制度 D .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事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隋文帝 D . 隋炀帝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输入文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对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封的都是同姓家族成员,外人不能被分封 B . 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C . 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周王的统治 D . 分封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